16 年前 - 我們並不是一時的感受,感受是一種大腦接收到外界訊息得到的初步印象。 我們也不是一時的情緒,情緒是一種大腦狀態,受到外界的刺激所影響,甚至受到飲食、化學物質所影響。 我們甚至也不是一時的想法,想法會持續改變,受到所學習的、所認知的、所記憶的事物的影響,而產生各種想法。 我們擁有主動...
16 年前 - 耶苏基督降生五百年前,一位年轻的王子离开王宫往北印度展开旅程 。他的经历为了四十亿人信服的哲学。离家后六年,佛祖抵达菩提迦 耶,他坐在一棵奇树下,坚决不离开,直至得到解脱。他所创的哲学 思想基於四顶真理。时至今日,那棵树的后代仍竖立在那地方,并有 一座佛寺建在旁边。菩提迦耶亦成为了佛教信眾朝...
16 年前 - 今人著作 中陰身的自救法 - 作者:張通文居士。說明死亡過程中四大分解的現象,進入中陰期如何避免墮入惡道、趨向善道。
16 年前 - 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真的深刻感受到,這些孩子,缺的是關懷與適時的指引,具體的說,就是陪伴‧家裡的不如意與恐懼,有人聽,有人了解,甚至幫忙‧學校的困難,有人聽,有人了解,有人願意陪著從新學起‧不會有人笑你國中生還在學國小課程‧ 也許只需要一碗熱騰騰的麵,可能只要好好洗個熱水澡,都可以讓這些孩子...
17 年前 -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今年 二月三日圓寂了。 十五年前,「點燈」的製作單位因為聖嚴法師的人生事曲折感人, 也因如此,與聖嚴法師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五年來, 「點燈」節目記述了聖嚴師父多面向的風範與神采。 這週我們在節目中與大家一同來緬懷這位跨越宗教的心靈導師。
17 年前 - 《學佛五講》是初學入門學佛的基石,將宗教的概念、佛法的正知正見、修行的方法等,編寫綱舉目張的架構。聽完這十二堂課,即能紮實地為修學佛法的歷程,奠定可深、可廣的基礎。 ■ 《學佛五講》內容包含五個講綱:第一講〈宗教與佛教〉第二講〈佛法的正見〉第三講〈人間的佛教〉第四講〈生活的佛教〉第五講〈實...
17 年前 - 歐美研究報告顯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倘若未能學到以愛心對待動物的觀念,將來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為發展的偏差。動物保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尊重生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動物殘忍的人,對人也會變得殘忍;不重視動物權的社會,人權也將會被糟蹋。許多人不知道,美國在1874年發生第一起法律介入兒童受虐的...
17 年前 - 英格麗淚流滿面的抱起氣若游絲的小豬,餵牠喝水;牠發出了似乎在感激的聲音。她感受到牠強烈的求生意志,於是火速送牠就醫。 一陣奔忙後,英格麗開著車返家,一路上,她思索著晚餐要吃些什麼。她想著冰箱裡還有的食物──一些豬排。對,就吃豬排吧。 突然間,彷彿電光一閃‧霹來一記重重的當頭棒喝,從來沒有過...
發行人
Murph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