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年前 - 大乘佛典中有十方佛土的信仰。不過,此一信仰卻如《阿彌陀經》所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特別是在當今科學昌盛的時代裡。本文嘗試從物理等科學的觀點來探討「往生淨土」的可能性,以及在未來無盡的時空中,此一信仰對於生命的淨化、提升和開展可能具有的意義與價值。 自十七世紀以來,科學家從純「唯...
14 年前 - 自信心錯覺: 1. 人們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與他人相對的能力. 2. 人們會把他人所展現的自信 (或缺乏自信), 誤認為有效的信號, 據此評估對方的能力, 知識程度, 以及記憶正確度.
14 年前 - 5/6月球運行到了地球近地點,恰巧碰上農曆滿月,視覺上讓月亮看起來比平常大上了14%,亮度增加了30%。
14 年前 - 如果我們溝通時, 都認知到\"心\", \"心靈\"如前述的定義, 就比較不會混淆. 這是我們經常發生的困擾, 一字多義, 字義不清, 造成溝通上的認知差異. 但麻煩的是, 前人們已經普遍把\"心\"的定義含蓋了\"心靈\"的第2條定義了. 因此要把這兩個不同的...
14 年前 - 最令人 shock 的是李嗣涔教授近半年的新發現。 去年因為台大物理系有些教授一直對他很不滿意,說他怪力亂神等等的 要求在場親自觀察整個以指視字實驗的過程。結果實驗做完了,大家都沒話說。其中有人信佛,因而聯想到這會不會和宗教有關。 結果就試了幾個字,發現有不可思議的現象產生。原本小朋友遇...
15 年前 - Chip Conley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較高層級的需求,我們是否有量測的方式? 如果沒有,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是否滿足了員工在較高層級的需求。 關於如何量測幸福, Chip Conley 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根據 Rabbi Hyman Schachtel 在 1954 年寫的 ...
15 年前 - 大部份的人溝通是從外圈到內圈, inspired leaders (Apple, Martin Luther King, Wright brothers) 則是由內圈到外圈, 先談 why, 再談 how 及 what. 從外圈談起, 人們可以理解, 但無法引發行動. 從內圈談起, 直接訴諸大腦控制行為的部份, 引發行動之後, 人們自然會為他們的行為合理...
15 年前 - ... maybe happiness is something that we can only pursue. And maybe we can actually never have it... ...no matter what. 也許幸福只能追求 但卻永遠無法得到
發行人
Murph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