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觸發了台灣人們的共鳴,因此在台灣非常賣座。裡面有相當多的本土元素,台語、原住民、唱日本歌的老人、粗魯但真誠的語言及相處模式、美麗的海洋、夏都酒店、海洋音樂祭。
此外,可以看得出魏德聖導演的企圖心--對於主流價值的批判(第一幕就是主角從台北離開)、在地關懷(恆春代表會主席極力爭取在地樂團的演出幾會,也談到年輕人出走的問題,及經典...
小王子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在裡面出現的各種人物,也或多或少地反應了自己及周遭人群的各種不同面向,因此極能引起共鳴。
這部影集touch到的點還有滿多的:對專業的執著、才能、廚藝、鋼琴演奏技巧的層次、指揮家的養成。可以細細品味喔!
貓音樂劇這麼吸引人,且歷久不衰,或許是因為優美的音樂,有趣且不隨時間變異的題材,細膩的性格描繪,以及和觀眾的有趣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