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年前 - 身念處第四階完成了,具足初禪,此時內心純淨,正念正知的力道也隨著從粗到細的培養而逐漸增強,覺知力變得非常銳利了。當這些因緣具足後,修正觀五陰的行者,必須透過正念正知覺知色法。色法就是五陰中的色陰,就是物質的部份。正觀色法就是正觀四大,以及四大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就...
13 年前 - 「身念住」是以微細平靜的隨順覺,培養正念正知來觀察地水火風四大十二種特色,如此才能夠如實知見色法的緣起緣滅現象。 修「身念住」的特色: 不斷地以身體為所緣,培養正念正知。由正念正知開啟「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身體本身是緣起無常法,無常故苦,無我」之正智。 初禪念住的所緣第一段是身念...
13 年前 - 宗教學者們試圖定義 religion,但對於每一種定義,都可以找到許多例外,大家並沒有共識。從正面的「功能」探求「宗教」的定義:當我們彷徨無依時,可以提供給我們依靠的所在。就「目的」而言,宗教信仰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 追求人天(人間、天國)福報。 2. 追求消融自我執著的智慧,使生命獲得解脫自...
13 年前 - 七覺支 (七菩提分) 是一套完整的修行次第,可在修行中對治各種情緒反應,使行者身心平靜的禪修。 舉例來說,放逸心生起時,用精進覺支等來對治放逸;過度的精進使身心不平衡,身心生起掉舉,必須使用猗覺支等來對治。 如果禪修者瞭解七覺支的修行要領,就會在禪修中,隨時對治、隨時相順的運用擇法覺支...
13 年前 - 五力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力有維持修行不放逸,使不偏離於精勤精進的力量。 五力是來自於五根,延續擴大學習修行的力量,因此五根瞭解了,就會產生五力,有了五力的修行,即可證得四雙八士,完成佛道,獲得究竟解脫。
13 年前 - 正見: 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 正思惟: 符合正當的思考及決策。時時刻刻思惟正見,提醒自己,在生活中 (身口意行為) 符合正見,防範自己不要落入邪見、造作苦集。 正語: 不說不實的妄語、不挑撥是非、不惡口罵人、不談論無意義的閒話。...
13 年前 - 苦聖諦: 世間充滿無常、變異,若我們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則會因為無法隨心所欲,而產生苦,稱為無常故苦。 苦集聖諦: 要斷苦,就必須進一步了解苦的根源 (本際),並斷除苦的根源。 苦滅聖諦: 無明滅除,自然就體驗苦滅,將無明的苦因徹底滅除,生起明 (智慧)。 苦滅道跡聖諦: 八正道。
13 年前 - 有四正勤的意志,才能夠時時提醒自己念住於四念處當下所緣,培養正念、正知;以四念處而住,並保持於當下,培養正念、正知,才有能力正知五蓋的生起,才有能力實踐四正勤 -- 已生惡令斷、未生之惡令不生、未生善念令生、已生善念令增長廣大。
發行人
Murph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