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每次看到有人在取英文名字的時候,亂湊幾個讀音相近的英文字就自鳴得意「與國際接軌」,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像是看到把職棒洋將取名叫「巴拉刈」一樣;台灣很多地方如此,很多人幫自己取英文名字如此,相信大陸最近為了北京奧運會有更多這類狀況出現。
18 年前 - 仔細分析這則廣告,處處都是父權主義與物化的遺毒。為何都是女生開口問男生「妳愛我嗎?」,又為何男生都是以戒指說明一切?為何女生只能「等著」男生示愛?為何女生無法主動說「我愛你」?為何男生要表現得像家父長「安撫」女生?又為何「女生」只能等待被「安撫」?
18 年前 -
發行人
heavenfi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