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18 年前 - 台灣很多出版社都想出「好書」來改變社會,我覺得,「好書」這兩個字本身便有大麻煩,隱含把書分為上等、中等、下等。這個邏輯是不對的,當讀者因為閱讀書而改變、或感到enjoy,這本書便產生價值,而沒有好壞之分。文章寫出來是創意,但是準時交稿、刊出,就是生產線。在你腦裡是創意,從你腦中出來到交出成品...
18 年前 - 書展是大賣場很正常,讓大家願意去買書更應該鼓勵,畢竟書展不是公益機構,得靠銷售維持產業的正常運作。必須檢討的是到底是大賣場還是賤賣場?
19 年前 - 大學課程教材也可以很多元,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增家,今年二月以漫畫、電影為教材,引導學生了解日本及國際社會,九月再開同樣課程時,有近千名學生選課,最後只有三百人如願。
19 年前 - 因為唯有說服自己、讓自己喜愛的產品,才有呈現風格的可能。因為是做自己會喜歡、會買的東西,所以進行的過程中,就不只是工作而已,更大的程度是樂趣,而且會堅持到極度龜毛的程度,把它做成有自己的味道與風格,這過程當中,得要忍受同事的冷言冷語、合作廠商的白眼,甚至是客戶調頭離去的可能,當中因為外界...
發行人
Anton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5)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