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棒球比賽場內外的這些人和那些事,裡面有多少彌足珍貴的動靜態「口述/歷史」,值得被挖掘出來和所知有限的球迷大眾好好分享?這不就是最無價的文化資產嗎?但關於這一部分的著墨和思考,台灣和台灣人以及台灣的棒球,又做得夠多且夠好了嗎?我們自己應該心裡有數吧。
17 年前 - 完成雙殺的那一瞬間,曹錦輝情緒激動地高舉雙臂,向一壘觀眾席上的象迷大喊「Come on!」「Come on!」,這可以說是全場情緒最高昂的一刻,除激賞隊友以精湛的守備化解危機外,彷若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正式向國內棒壇宣示:「我已經準備大展身手,曹錦輝的時代來臨了!」
17 年前 - 今年象隊表現最差的就是投手這一環,投手群表現不佳,連帶調度都成為眾人討論的目標,也因為這樣以往大家常稱讚的投手教練中込伸,今年卻常常成為球迷討論與砲轟的對象,是否由他下達戰術改造球隊是個明智的選擇那就不得而知。
17 年前 - 我們要救的不只有棒球,更需拯救的應是那份失去的體育精神。
17 年前 - 那總統夫人還可以做什麼?我認為輝總其實有說到重點了,其實大家可能也覺得周美青大概不是很懂棒球,她大概也不是很了解目前國內的棒球出了什麼問題。她到現場看球的行動我很佩服,但卻無法說服我或是球迷進場看球,畢竟這不是選舉的場子。我們目前的問題也不是球迷不夠多,我們的球迷夠多了,但是整個棒球的制...
17 年前 - 2004年,MLB的世界大賽,席林浴血為波士頓紅襪隊奪得世界大賽冠軍,這個故事足以列為棒球史上可歌可泣的經典,但兄弟象投手廖于誠於日前出賽時,手指破裂滲血還繼續往下投的故事,卻是一樁「可戈可氣」的惡劣示範。雖然阿鈣已經擺脫陰影拿下2連勝,但是這齣「浴血奮戰」的驚悚劇,卻依舊令廣大球迷久久無法釋...
17 年前 - 一顆硬如石頭般的硬式棒球,瞬間與木棒或鋁棒接觸之剎那間,所迸出的火花是人間最美的夢境。
17 年前 - 台灣棒球發展已超過100年歷史的說法,是源自於1906年台灣成立了第一支,史料中有記載的正式棒球隊(台灣總督府中學校棒球隊),那時候叫做「日據時代」,根本還沒有「民國」,還是「大清」...。1931年「嘉農」首次打進日本高校甲子園大賽
發行人
yoyobo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