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時間迴旋》作者 Wilson 還有一個優點,當他以虛構的情節在描寫人性和情緒的時候,每一個進程、步驟、轉變都很合理,這不僅需要想像力,更需要縝密的邏輯推理能力。 科幻是《時間迴旋》的主軸,然而 Wilson 在描寫人性、宗教、政治、醫學和天文物理時也不馬虎,值得一看。
18 年前 - 社會結構的改變、社會風氣的轉化、對事情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造就了幾乎無解的代溝,「倫理與社會條件、經濟條件都有關,倫理不是一個主觀決定的東西,而是要從很多很多客觀條件去進行分析,得到一個最合理的狀況。(p.267)」而一個雙方都認為合理的狀況,絕不可能是處在極端的一側。
18 年前 - 如果是思維孤獨引起語言孤獨、暴力孤獨和革命孤獨,而清晰的思維又來自於(情慾)孤獨地與自己對話,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抽出點時間,好好地跟自己相處?
18 年前 - 暴力其實就像基因一樣,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一直保留了這個本能反應,直到現在。在部落時代……最暴力的人就會成為領袖,所以我們看到所有的原始民族,身上會戴著凶猛動物的獠牙,表示他征服了這隻動物,他是部族的英雄……部落的領袖都是因為暴力而成為領袖……在血淋淋的畫面中,還有部族對成功者和領袖的崇...
18 年前 - 不論是項羽、屈原或是荊軻的告別畫面,都是讓我們看到一個革命者孤獨的出走,而他們全成了美學的偶像。相對地,劉邦、楚懷王、秦始皇全都輸了。我們可以說,司馬遷是以《史記》對抗權力,取得權力的人,就失去美學的位置。
18 年前 - 在看卷二的時候,雖然主角是語言,但我覺得文字也包含在其中,或許可以把文字看做是寫在紙上的語言、書寫狀態的語言。「語言本來就是兩面的刀,存在一種弔詭,一方面在傳達,一方面在造成傳達的障礙。」雖然語言和文字不是溝通的全部工具(肢體語言也可溝通),但二者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不管是語言或文字,都必...
18 年前 - 倫敦地標之一,隸屬梅林娛樂集團的 London Eye(倫敦之眼),自 2000 年 3 月營運 7 年以來,遊客人數突破 2,800 萬人,門票收入超過 4 億英鎊( 16 歲以上遊客現場購票為 15 英鎊)。 London Eye 其實不是摩天輪,而是跨越泰晤士河的懸臂結構。從 2005 年開始,由 London Eye 擔綱、長達 10...
18 年前 - 死亡是人類的宿命,無可避免,蔣勳認為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而儒家文化也不談死亡,「未知生,焉知死」。直到現在,人們也喜歡用「過世」、「往生」等詞語來代替死,四個人進到餐廳吃飯,服務人員會說「 3+1 位」客人,只為了避開「四」的音。這是我們社會的文化,我覺得沒有必要,但可以接受。死亡是生命過...
發行人
thinkerC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