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主管階層近年頗汲汲於「國際名校」、論文評等排行等名目的追求, 從前倒有一所已成為了「傳說」的大學, 它不再存在, 成員早早四分五散, 或凋零、或承傳, 校名不會列在任何名校榜單內, 但它的歷史意義卻不言可喻。這就是「未央」的西南聯大, 以其自由學風著稱, 今年已是它的七十年頭了。其於戰亂中所草建的學堂較之台灣的偏遠小學還要簡陋, 卻曾任用或...
部落格以讓個人發聲的姿態而躍上網路風潮的浪頭上, 不少愛書人也以之寫了書評、書論、書介與書感。部落格原本具有相當的私人主觀性質, 不過在其應用廣泛化後, 寫個書評文也有不同的下筆方向。有的人會以寫出嚴謹的析論為尚, 更多的人以舒發一己心得為已足, 也有不少部落主是夾議、夾敘、兼以夾感。就像是對於推理小說, 「本格」派的評文當然以推理技術為重, ...
現代人時興起以種種公式, 對複雜化的資本社會提供簡化的解釋, 這樣的理論往往有符號式的標語, 既簡潔又有力, 「M 型社會」乃其中一者。有位總編輯論述以為島民已由「菁英化的閱讀行為」轉向為「大眾閱讀的黃金時代」, 綜合型書店的利潤將不及於類型書店, 跨類型書種銷售率下滑、大眾書反向提昇……等項, 故而「M 型閱讀」的時代已然來臨。實情果真如此?此文...
如讀書人伊塔所言, 《蘇菲的故事》只能算是本哲學引題的書, 而《西洋哲學故事》讓你於明白大哲學家的思想脈絡之餘, 更能接觸到其理論之梗概與最精華的部位。且較之於一般條理整齊的教科書, 裏面有不少引用哲學家之語與行動的地方, 更顯回復哲學本來面目之可貴。敝人猶記得在國中初閱此書時, 猶如開了一扇窗, 算是進入哲學之門的鑰匙之一。這本書當然可當作一...
一個位家在題材或文字範圍受限的情況下, 要如何做其文學表白?文章的創作本是肆意應行, 然而在一定的遊戲規則之下, 也可以產生不在狀況內的驚奇。Potential literature 即為樂於此中之道, 而消逝中的「活版」鉛字又能實驗出什麼樣的文學新生命呢?
新歷史神話的虛構編造, 可以作為一個民族自主主體意識的堅持象徵, 韓國人即此中佼佼者。在檀君的半島上的第一個信史王朝、由衛滿所建立的衛氏朝鮮為不折不扣的「外來政權」, 比倭國人更早開化的高麗人在早期還曾為日本列島的入侵者。隨著大和王朝的興起, 朝鮮半島漸漸成為中、日兩國間的折衝地, 屢屢成為附庸政權。於是, 現代化的大韓民國所標榜與前代最大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