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有的島民在反思, 反省著整個白色恐怖的歷史底蘊與道德意涵。將歷史前進一步, 若欲獲得如何超脫成為一成熟民主社會所可有的態度, 且讓我們觀想, 那個地點的紀念。 它擺脫了政治人物的猙獰意志及詮釋權上的建構拉鋸, 將一切的省思與寬恕, 以安祥的形式與溫撫的樂音給注入於人民的心底裏。不會有狂魈之聲...
19 年前 - 在布萊希特的劇本裡,伽利略面對教會的壓迫,選擇了不抵抗的妥協,但是用妥協所贏得的空間設法將自己相信的真理傳遞出去。所以他的學生認為,他的妥協其實是一種真正的英勇。《四川好人》的道德,使得她(女主角)無法生存;必須依靠一定程度的「惡」,才能保護她自己,讓她的善得以存活。布萊希特半生面對納粹...
19 年前 - 就私人的藏書要怎麼分類的考量, 則關係到主人的性格。像是有人以書的群落繪出了「牆上的肖像」, 望之儼然森森, 有如學究子的深度與不可侵犯, 分類再嚴謹不過。有人就真是在「擺架子」, 套書成全, 書背映彩, 足見主人的口袋就是不缺孫中山, 讓欲窮書而困於窮者垂涎不得, 彼等也是重於分類的。這些是視覺系的...
19 年前 - 書蠹之精對於書的萬般呵護, 皆出於其中可給予的莫名的感動, 這是沒有其他的經驗型態所可沈澱出來的。讀書甚多, 或許又產生了更多的孤絕於大地的疑惑;然而, 這個俗世對於部分愛書人而言, 本來就是一種可疑的存在, 也因此, 唯有書中的世界, 才是最好察悉的、最可嚼的世界──因以有「K書」之謂, K者, 啃也...
19 年前 - 心井其深 但逑於攀 而孤秋已逝 心本已捨。 不願捨的 只有 仿縷似絲的、 妳是我 世間裏 惟一的依存
19 年前 - 〔旦向廟哭城介,唱〕〔小生、小旦暗上〕雙調過曲【孝南枝】(孝順歌首至七)素彎駕,玉案張。臨風白幡舞飛揚。大漠漫窮荒,悲涼滿空降。我的夫萬喜良呀!魂兮來饗。看那帝王,也有悽楚模樣。贏得臣民觀賞,嘲笑他癡人想。我的夫呀!你的墳墓高,廟貌皇,矗在這草添黃、邊塞上。 【鎖南枝】對著城樓堞,弔國...
19 年前 - 家門大意(末上) 雙調慢詞【臨江仙 】孟姜苦恨數千秋,呼天血淚橫流,崩城毀嶽不干休。塞風寒日,吹照古譙樓。 世間自古多無奈,恩情每似浮漚,幾人相守鳳鸞儔。一聲崑笛,何限悠悠。
19 年前 - 或者是 寫詞的人 都需要更為晶潤白犀的角 ──那純粹的素材、 與靈感的沈澱── 特別是能在世俗空氣的 蒸圍下 兀自散發著氳郁之氣的 暗黝咖啡杯裏、 那被攪亂的焦糖摻入的 白色游絲。
發行人
僻居獨觀的堆棧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