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 - 且夫天地之養萬物,有「心」者,此駁雜以賦於天之本;其生也,其存也,關鍵乎此。「心」者,又為規律,天地之運行勢度,萬物所憑藉而立也。故宋有橫渠先生,謂以「天地立心」,但「天地」之勢,抑人與萬物之所以存在之機;即所謂「天命之賦」,俱「存」於人者焉。
20 年前 - 形式的構成,任何客觀形體俱可以經由現時代的藝術家的創作,以「表面」上的抽象,幾何的呈現,見出意象的更加內歛轉化。幻想與絕望的結合,純粹的形式可以愈益抽象,在本能之過激的衝動下,意識的表現愈益隱匿。潛意識的恍惚與意識的知覺沈沒,將起無可避免的直觀的衝突;慾望的蕩漾,自我權力的爭鬥下,唯有築...
20 年前 - 這時候有朋友從台灣寄來散文集版,那一篇叫〈叩寂寞以求音〉的,是這樣作結的: 我們當然對不起錦繡的萬里河山,也對不起祖宗的千年魂魄;但我總覺得更對不起的是經千錘,歷百煉,有金石聲的中國文字。因此,我屢次荒唐的,可笑又可憫地,像唐吉訶德不甘心地提起他的矛,我不甘心地提起我的筆來。 我想...
20 年前 - 看陳先生形容劍橋與牛津這兩所老大學: 不知是不是一個夢,我好像看到窗前桌上有兩隻古瓶,瓶口插滿了花。窗外是日夜在循環;晦明在交替;風雨在吹打。窗內只有這麼兩隻古瓶沉重的立在褐色的桌上;瓶口的花放著幽香。 這話令人鼓舞,是不是在價值觀如此混亂的時代,仍應有人堅持理想,執著公義,而為...
20 年前 - 作者於作品中意欲表現其自我的意象,是論證過的思想,新的矛盾將此由生。人性的特徵是:眛的,懵懂的。經由學習而開化,獲得知性。 設以人的立場與理性的程序,對環境(自然的、社會的、人倫的)作的觀察,而任由腦中獲得的印象以競爭的方式追求神經元結合上的有選擇性的強化,進而完成重複性思惟與記憶系統(...
20 年前 - 生活方式與型態上的區分,可以造成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民族,也影響了個人與群體的態度與價值觀。 生活型態又具有社會階級的主要意義,在這個層面上,它是較時尚的與較表面的,通常呈現於服飾、消費、與娛樂等習性。它不能完全、但能具體勾勒出社會價值觀與社會行為的比重的分布。傳統與反傳統的類型分...
20 年前 - 有天地之木, 二鷲同棲, 其一食菩提, 其一若視。 太初、即顯乎? 吾等其夢乎? 吾同汝而立。汝可存乎?
20 年前 - 21世紀的今天,許多時尚精品與Life Style產業,開始將品牌識別放在一邊,走向低調的「無印」;從古至今,皆為金字塔頂端消費者愛好的汝窯,如果派出無紋水仙盆作為年度代言作,是否也呼應了當今品牌操作上的無印風潮?為何無紋水仙盆等同於無印?在上圖這件青瓷水仙盆為傳世品當中唯一所見沒有開片的汝窯瓷器...
發行人
僻居獨觀的堆棧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