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羨慕譯者悠哉的生活嗎?那你可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在上班時間遇到街坊鄰居和親戚們,總是引來狐疑的眼光,以為你游手好閒,家裏的長輩也總以為你的時間比別人來得多。
19 年前 - 傳說中,在一個南方島嶼上,有一座面對太平洋的火車站,那裡人煙罕至,時而存在;時而隱沒,他像是時間軸裡看不見的美麗光芒,他只選擇在對的人、對的時空出現,在那些人面前,車站悄悄的安靜沉浮在太平洋的上方,當列車經過時,他會出現一座長橋,架起軌道讓列車行駛,之後就又消失在海洋的上面,等待,等待著...
19 年前 - 這些年來,我至少買過一百種桃子果醬,黃桃、白桃、杏桃、油桃,甚至綠李和紫棗,每次都滿懷希望,但打開一嚐,唉,又不是,過盡千帆皆不是。
19 年前 - 任何一家獨立書店的永久打烊,至少意味著一段文化生命的死亡,一個人文時代的結束。科迪不見了,找不到第二家來代替它;高譚消失了,從此再也看不到智者垂釣於斯。獨立書店的西風殘照,象徵了時代變遷下的現實與哀歌。
19 年前 - 據說推荐絕版書,是一種幾近敗德的行為。 但我不得不。 我的愛書,多的是一問世就滯銷、自生自滅,一步步走入絕版的命運。 比方說, 湯川秀樹的《旅人》、宇野千代的《我要活下去》、 《費里尼對話錄》, 哎,族繁不及備載。 因此,漫步台大師大附近的巷內書肆,看到牆角有這類書, 我必定像暴發戶...
19 年前 - 總地來說,我很早就以「自命早熟」的心情「硬看」過一些書,然而這種事情是勉強不來的。時候未到,蒙昧未開,沒用就是沒用。等到自己寫的東西稍微多一點了,腦子動得勤一點了,回頭閒閒再讀那些遺忘已久的書,反而處處有啟發,愈讀愈有興味。
19 年前 - 新世代作家耽溺於抽象想像與虛擬實境時,吳明益追求的是文字的行動與實踐。他傳達的資訊不是普通常識,而是深刻的知識。當他敘述一隻蝴蝶的生命時,那些可信的資料絕對不是在網路上搜尋,而是他在長程的道路上親眼觀察而累積蒐集。
19 年前 - 巴黎的天空,你夠乾淨,才能承受得起豐富文化的支撐,讓歷史建築更迷人。 巴黎的橋上,巴黎的橋下。 巴黎的花,始終是開的,無論是陽台上,或是庭園裡,或是人行道之間。
發行人
dannybo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