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我左聽右聽的,心裡想著:這「戶外教學」跟本就是「知名遊樂園一日玩」,怎麼名之為「戶外教學」呢?讓我感覺十分不解。記得我們那個時代,這類活動是叫做:「遠足」或「春季旅行」之類的名詞吧?不知什麼時候改名為「戶外教學」了呢?又,為什麼要選用這個詞呢?
17 年前 - 本以為換了教育部長,歪曲的母語政策會改善,不料,還是五十步百步之差。
17 年前 - 最近我跟達達看著「棋靈王」漫畫。達達已經看完整套,我則慢慢看,看到了第14集~「sai VS toyakoyo」。看到了阿光促成了佐為與塔矢名人的這場網路對弈。
17 年前 - 『學校在幹嘛?把我們當日晷喔!』結果全班同學都大笑了起來,對啊,叫我們直直的站在那裡不能動,一直站在那裡曬太陽,只能看地上一條一條的影子,那不是把我們當日晷嗎?」
17 年前 - 談到教改,似乎人人都提得出一大堆教改失敗的理由,「天下」雜誌更常以問卷,以「扭曲的教育現場」批評各種教育亂象,似乎「十年教改,只肥了補習班」。我要提另一個反思,教改不僅沒有失敗,應該改得更徹底。
17 年前 - 這個「卡通魔術盤」,看樣子是費雪小時候的小玩意兒。跟我們之前玩的「象棋排序 」如出一轍,只是原本的「將士象」文字改成了「卡通圖案」。版子的後面有一個完成的黑白圖案可以參考。
17 年前 - 以前修習教育學分時,一位教授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它的大意是:「人都有求知的慾望!就像人餓了,會自己去找食物來吃,人渴了,會自己找水來喝一樣。人,知識飢渴了,就會自己找尋知識。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制度,只要好好引導,學習者在求知慾的驅使之下,就可以獲得知識。」
17 年前 - 《親子天下》及《商業周刊》近來都以專題、專書方式,大肆報導「如何幫孩子選對學校」及「百大特色小學」,提倡家長有選擇學校的權利。 雜誌出刊後,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先後投書報紙,痛批雜誌「赤裸裸的掀開國民中小學商品化的戰火」。
發行人
杰士特索瑞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