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教練有意見:「達達,你排隊時不可以躲在後面,要到前面去。知道嗎?」達達說:「可是那些女生不讓我排。」教練說:「你要堅持!要爭取自己的權益。」
17 年前 - 所以我常跟大目仔他說:「知道嗎?你有三個你。第一個你,是做錯事時愛裝可愛,希望以幼稚的動作來逃避被唸;第二個你,是得理不饒人的你,很難溝通,樣子也很兇惡;第三個你,則是臉上流露出柔軟的表情,眼神中有種深思的智慧,也願意和人分享、溝通。」
17 年前 - 「糖糖給阿姨吃,好不好?」每每看到那剛學會走路,左搖右擺地像隻企鵝似的小小孩,都會忍不住地趨前逗弄。有的小孩子要的到糖吃,有些則是將糖果看的比自己性命還要重要。「分享」的概念,從這個小小動作裡,就可稍稍地領略到一般。
17 年前 - 我不知道別的媽是怎麼想的,但是有時我也覺得自己這個媽,當的有點太天才了。 十月初周末晚上去新月沙灣看演唱會時,活動還搭配了有獎徵答。我家的孩子對於獎品其實都有很大的興趣
17 年前 - 星期三下午,從隔壁班開完學年會議回來。走進教室,發現只有阿汝在教室裡,孤單一個人拿著掃把掃地。哇賽,這世間怎麼會有這麼乖巧的小孩呀?我忍不住誇獎了阿汝幾句。後來我坐在電腦桌前查些資料突然,我的眼前有東西晃了一下,就在門的後面。「咦?我有沒看錯呀?」我揉了揉眼睛:「難道是我的眼睛花了嗎?」...
17 年前 - 小女兒的老師居然說出:「我當老師到現在還沒有教過這麼差的學生。」夫妻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抱怨了起來。「她,國小三年級,老師剛接這個班才不到一個月,也就是剛教這位學生不到一個月,老師怎麼可以有這樣的評語呢?你都還沒有教導這個孩子啊!」朋友說得激動。
17 年前 - 一直覺得這本書,更適合大人看啦!我的意思是,現在社會裡常常是大人抹煞了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大人們應該反思,改變思維模式,需要「尊重兒童、接受兒童的想像」。就好像推薦文中,劉鳳芯教授說的:「書中成人對於卡爾森的接納,讓我們看到林格倫筆下大人更願意相信兒童,並尊重兒童想像。」
18 年前 - 昨天,達達又喊了:「背不起來,背不起來!」「拔拔跟你一起背吧!」我適時地跳了出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鈕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發行人
杰士特索瑞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