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法國當地的劇團,也有不少韓國、日本劇團前來共襄盛舉。穿著浴衣的日本劇團很醒目,還有彈著三絃琴的爆笑日本女生令我記憶深刻,有著可愛題材的韓國劇團,任誰看了也不會忘記。
在旅行的途中,常常一個景點、一家小店、一個人,就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於是在這個部落格中,除了以城市分類,也將最能夠表達一個城市意像的咖啡館、街頭藝人、公共藝術整理分類出來,讓閱讀的我們,不僅可以徜徉在單獨的城市,也可以比較各個城市的不同風貌,還有關於路途中遇見的旅人們的側寫。
要與墨西哥城說再見,竟然有點依依不捨。初來時對墨西哥人步步為營,因為一開始即給人盜去二百美元。每天上街都緊緊攬着自己的背包,把墨西哥城當作賊城看待。
旅途總是充滿意外,黑暗中我其實看不清那個年輕黑人的臉,但想必是一張天使的臉。我多想給他一個擁抱,然而一直到下車,我卻只看到灰狗巴士開走時,車後揚起的一片輕煙。
「這些孩子都不用去學校嗎?」在領教過吳哥窟外,緊跟著觀光客兜售明信片的孩子的本事後,我曾經車上這麼問過蕾斯米。 「噢…我想…這些孩子賺的錢對他們家裡來說很重要..父母生活也必須依靠他們...我們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蕾絲米握著方向盤,看著前方慢慢的說道。
由於這次行程在哥本哈根碰到仲夏日(可惜的是晚上搭船去奧斯陸,錯過了北歐最大的節日—仲夏夜,真是鬱卒啊),在奧斯陸適逢週末,所以碰到了一些街頭藝人。
如果在這一次旅行裏 , 若非無意間經過Zermatt教堂後方一排排的墓碑 , 細讀著一篇篇因攀登而罹難的動容碑文 , 我想我對於馬特洪峰的感情會少 一些 , 而對曾挑戰這座高山的攀爬者勇氣佩服也會薄弱一些 ◦
金門大橋設計師Joseph B. Strauss(1870-1938),為什麼能在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呢?除了Strauss本身即是一位名設計師之外;當時他也參與過一項跨越白令海峽大橋的計劃;除此之外當時造橋的經費來源需借從美國銀行;當時美國銀行的總裁問Strauss;這座橋能使用多久;Strauss說Forever(永遠),也因此Strauss突破了重重的困難,贏得了造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