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erbury大教堂是Canterbury最著名的地標建築物,在西元597年由St. Augustine興建,但西元1067年的一場大火將古教堂燒毀,西元1070年起七年間才由Lanfranc大主教重新修建,左圖是大教堂的入口處-耶穌門,這座門是亨利七世為紀念他死去的長子Arthur而在西元1502年建造。
可是,剛才怎麼沒發現這垃圾桶啊?哇塞!上面掛著咖啡色典雅木牌一塊,上面用白漆以雅緻的楷書寫著:「山紫水明之籠」,意思約莫是這樣吧:「大家有垃圾別亂丟,都丟進我肚子裡,然後我們身後這小倉山就會紫氣東來,明媚無比,甚至出現王者之象,小倉山側的保津川也就永保清明啦!」
以色列今天最大的成就是一群來自八十多個不同國家兩千年的流浪使猶太人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移民者居然創造了一個國家,他們之間除了共同宗教信仰及極度渴望重回祖先定居國土的夢想是相同的外,很難再找到共同點。
埃及的塔門,是埃及建築的特有造型,有其深刻的涵義在內。對古埃及人來說,偶像意味著神的存在,神廟是人間的天宇,是神在人間的寄居地,祭司每天打開神龕門,就是在打開天宇大門,其世界觀的具體體現就是古埃及神廟了。
「色拉寺」,為西藏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三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之一。位於西藏北面色拉烏孜山南麓,原址本是一片酸果林。色在藏語裡就是酸果的意思,拉就是代表樹林。
1679年由五世的達賴喇嘛用占卜的方式為該寺選址興建,佈局規模仿西藏的布達拉宮,所以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當我把籤放回去時,被阿婆罵了,他呼嚕呼嚕地罵我,我一頭霧水。後來才搞清楚,我只要記住號碼就好了,不可以把籤拿走。嗯,原本拿籤時,我還想,那麼多人求籤,把籤拿走了,那我可以抽到我要的嗎?沒想到,我的問題還真的是個問題,而且,人家早就規定好了。
塔普倫寺建於西元12世紀左右,是當時的統治者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為他的母親所修建的,屬於吳哥文化較為後期的作品。同期的作品如吳哥城(或稱大吳哥、Angkor Wat)、普力坎(Preah Khan)、蟠龍寺(或稱涅盤寺Neak Pean)、塔松寺(Ta Som)等等。該時期的建築特色在於結構雄大,規模宏偉,注重整體的氣勢,雕刻方面較少細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