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個多禮拜前,看到作者的部落格,已經有人留言質疑書中資料錯誤部份(例如:書中提到邱建二從Berkelee畢業?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說),作者還一付不得理也不饒人的樣子,振振有詞的強辯著,還聲稱出書前有給受訪者看過。(看過算什麼?還要簽同意書吧?)更何況,我本人的情形,則是從來沒有任何人跟我聯絡過。
你是個甚麼樣的受教育的人,你的孩子就差不多是了。與其動不動就問「怎樣教孩子?」不如問問我們自己:「你是怎樣學的?」比較實在罷?
如果說福爾摩沙是一部集體創作的文本,我們讀者不知不覺化身為其中的一位作者,而在《閲讀製作福爾摩沙》的過程中,得知外國讀者和專家學者的看法。顯然,這是作者鄭維中的貢獻。
高唱人權主義是一回事,人種真正的平等卻根本不可能發生,最後還是回歸到弱肉強食的世界。如果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總讓自己國民嫌棄,這些人寧願花上好幾個月薪水,去買姿態優雅文明、骨子裡卻認為你是垃圾的外國品牌,你說呢?
就在得獎消息公布的前一日,帕慕克公開譴責了法國下議院通過的反制掩蓋亞美尼亞屠殺的法案。原因在於該法案的立意或許與帕慕克當初惹上國家官司的初衷相近,都是將亞美尼亞屠殺視為不容抹滅的事實,只是該法條若最終也獲上議院通過,將造成法國政府可對任何否認亞美尼亞屠殺人士求處一年刑期以及高額罰鍰的結果;而帕慕克認為此舉不異因噎廢食,而且與法國歷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