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明天就是517嗆馬遊行上街頭的日子,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與集會結社自由,人民要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是應該支持的。但相關人士從濫用獅甲國中書包到製作都蘭總統書包等一連串行為,這種自以為有創意的沒有同理心且弱智化的行徑,實在令人氣憤!在政治人物的簡化標籤下,都蘭成為賭爛的同意詞,試問都蘭人能夠容忍嗎...
17 年前 - 在講求環保的今日,飲食應該是食物里程短的,才能減少運輸成本及二氧化碳產生。而人才謀職方面,也該講求在地就業,不僅對於當地環境熟悉度高,而且能就近照顧家庭。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的瓦祿產業文化館,在原住民在地就業以及產業行銷上有著不錯的表現。
17 年前 - 套用舒國治的文章,理想的下午,應該在此類小漁港晃蕩。與釣客攀談,瞧瞧冰桶內的收穫;躺在提坊上發呆,聽潮來潮往;或偷聽居民講八卦話家常,了解無關雷曼兄弟的生活是怎麼樣。
18 年前 -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有多久呢?距今一百三十六年)在恆春半島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拉近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也將台灣推進了國際衝突當中。這事怎麼說呢?且讓我慢慢道來。
19 年前 - 熱情的達魯瑪克人招待我們,以精心的天然盛宴。野菜湯甘鮮,芋頭綿密,金黃南瓜細軟,紫心蕃薯鬆甜。加了祕方的石板烤山豬肉,皮Q肉美,撒上以大葉楠木果實磨製的魯凱味精,據說可使食者精力強健。
19 年前 - 在學者的建議與支持下,taromak在發展、推出一種「生態旅遊」的行程。但「生態」兩字,一來過於沉重,二來定義模糊,所以也容易淪為消費式的口號。怎樣算是生態?怎樣可以稱做生態之旅?不能點燈、不能用衛生紙?可不可以使用、帶進所謂文明、所謂人工的東西?程度與比例怎麼拿捏?標準是什麼?誰來判斷?等等...
19 年前 - 魯凱族故老相傳遠古時代曾有大洪水,魯凱族的先祖由聖山肯都爾(Kindoor)山上岸,是為魯凱族之發源地,部分族人在族中領袖領導下,跟隨一隻雲豹翻山越嶺來到舊好茶(屏東縣霧台鄉)是為西魯凱,而留在台東的族人即為東魯凱,目前主要居住在台東縣卑南鄉的大南村(「大南」即由達魯瑪克轉音而來),也就是我們這次...
發行人
福熊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