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起初國務機要費鬧得沸沸騰騰時,常有記者假扮信徒,於主日禮拜混進教堂為要找出陳鎮慧是何許人,並在聖殿裡當著上帝的面說著拙劣的謊言,已經不下好幾次。
17 年前 - 不過,從法治的角度來說,匯款國外與洗錢之間,主要區別在於移動的錢財是否非法取得;當事人既已否認牽涉不法,在經由法定程序證明其確屬貪瀆之前,假定當事人無辜,是法治社會的根本。何況就現實來看,卸任總統已無刑事豁免權,檢察司法機關依法公正查辦,當事人若有貪墨,法網難逃。因此,在一個法治社會,包...
17 年前 - 「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這句話用在現今,真是貼切。 只因為陳幸妤是阿扁的女兒,就要被你們這些爛媒這樣羞辱、踐踏。一定要把人逼瘋、逼死才高興是不是?
18 年前 - 蘇珊‧桑塔格著作的《旁觀他人的苦痛》也在書中 不斷的質問,旁觀他人的苦痛到底是為記取教訓?還是為了滿足私慾的窺視樂趣?當我們一步步被捲入到施暴的架構裡,輕易就成為窺視「共犯」的此時,自我警醒 與倫理反思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18 年前 - 想想,要營造出族群和平共處的情境,可能需要數十年不懈的努力,但是摧毀它,摧毀一個個人,摧毀社會的互信基礎,則只需要一個暴力鏡頭。
18 年前 -
18 年前 - 就這樣。我看了一下手錶,這句話講完共二十秒。當時我心抽了一下,之前長達十二分鐘的偵探小說式報導,幾乎用了像是判刑一樣嚴重的字眼,影射醜化這個「可疑的影中人」,現在卻只配上這短短二十秒的口頭更正。這樣污名化的偏差報導之後,觀眾還會記得這位老鎖匠以前「老實忠厚的樣子」嗎?!
18 年前 - 其實,媒體改革不只是在對抗單一媒體惡質化的現象,而是要思考如何在制度上打破政商壟斷,建立多元意見的管道,而廣電媒體公共化只是其中的一項策略,也因此,政黨的媒體改革主張也需要從制度上思考。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