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如果連我們自己,將這些事情也遺忘了,那和政客既相似又不太一樣,政客有權力當保護傘,而你我的故意遺忘後的激進、找人表態,不過是自己兩年前言行的保護色罷了。
18 年前 - 蘇珊‧桑塔格著作的《旁觀他人的苦痛》也在書中 不斷的質問,旁觀他人的苦痛到底是為記取教訓?還是為了滿足私慾的窺視樂趣?當我們一步步被捲入到施暴的架構裡,輕易就成為窺視「共犯」的此時,自我警醒 與倫理反思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18 年前 - 想想,要營造出族群和平共處的情境,可能需要數十年不懈的努力,但是摧毀它,摧毀一個個人,摧毀社會的互信基礎,則只需要一個暴力鏡頭。
18 年前 -
18 年前 - 其實,媒體改革不只是在對抗單一媒體惡質化的現象,而是要思考如何在制度上打破政商壟斷,建立多元意見的管道,而廣電媒體公共化只是其中的一項策略,也因此,政黨的媒體改革主張也需要從制度上思考。
19 年前 - 威伯福斯已經處於一種中國道家所定義的強調內修的偉人了嗎?所以可以在反覆的和巨大的勢力拉鋸的同時,可以堅持下去。這樣的界定實在太粗糙了。不過我很喜歡當法案通過時,那個老議員站起來說的話『過去的所界定的偉人像拿坡崙成就很偉大可是卻犧牲了很多人,但是今天威伯福斯回去的時候,他可以安穩的睡在枕頭...
19 年前 - 我不知道「蘇案」是不是「冤獄」,但法律該有的「無罪推定原則」,在這個案子裡似乎被踐踏了,我更難以接受的是,以「自白」為主要証據的封建思維,是如何符合現代社會的「科學」精神。
19 年前 - 蘇案審理至今,已經不再是為了「將真兇繩之以法」,而幾乎只是為了圓過去16年來司法界粗率辦案的面子。檢方堅持上訴,一點道理也沒有。如果依照嚴格的國際裁判標準,像蘇案這種用刑求取得自白,一拖16年還找不到凶器,而且起訴理由充滿臆測的案子,早就該以無罪結案了。退一萬步而言,就算檢方爭面子,獨立審判...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