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最近,關於中正紀念堂的空間改造計畫吵得火熱,弱慢跟周星星認為公民(自主?)在這場「正名運動」(戰爭)過程中逐漸消失,而我卻覺得這是個好好解構中正紀念堂空間意義的時機。
19 年前 - 若果,馬英九接受中常會慰留,若果,馬英九在官司未了之前,接受國民黨提名,讓黨內再度上演一齣「大老慰留」的宮廷大戲,他就等於自毀「改革」招牌,他就 承認「排黑條款是不折不扣的馬英九條款」,既為馬英九而生,也為馬英九而亡,生時為馬英九的形象抹粉,死時為馬英九的權力切腹。
20 年前 - 成語是多麼貧乏的語言,難道大家都不知道嗎?一篇好的小說還是好詩,最怕出現成語了。成語只不過代表小時候國文課背得勤,完全不能代表文學的創作力啊。
20 年前 - 在這二十年來,環境運動被觀察者賦與不同的名稱。環境運動是「社會力」,因為它代表了一股獨立於政治權力與經濟資本的反對力量。環境運動是「民間社會」,不滿的人民挑戰了威權控制。環境運動也是「公民社會」,因為它創造了另一種公民之間相互連結的可能性。
20 年前 -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