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這十六年來,在司法審判蘇案的同時,蘇案事實上也在審判我們的司法制度。制度是因而改變進步了,○三年九月生效的修正版刑事訴訟法法就是證據。但制度從來不只是規範法條,還有執行規範以及應用法條的人。這是我這幾天惡夢連連的來源。
19 年前 - 這16年來,民間團體也沒有放棄,持續關注「蘇案」,從法庭旁聽記錄到聲援行動,不斷透過「蘇案」推展人權觀念、進行司改運動。而這星期五6/29,宣判時刻的到來,也將驗證台灣的司法是否能掙脫「面子文化下的人情壓力」?是否能回到「證據法則」來拼構真相、做出判決?如此審慎以對,才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息,也才...
19 年前 - 我要提的是:蘇建和等三人在二○○七年的台灣再被判一次死刑;如果每判一次死刑能夠領死刑卡的話,恐怕他們可以貼一整面牆壁了。
19 年前 -
19 年前 - 巨蛋,看起來這麼美好,似乎是沒人會反對的建設,實際上卻夾雜著很多學問在裡頭,包括到底體育比賽用不用得起巨蛋,以及為什麼遠雄不用付市府半毛錢就可以開發此地,最扯的是以巨蛋之名包覆在裡面,面積遠大於巨蛋的商業區,若你只單單注意外國巨蛋的美好圖像,並且存著ㄧ份愛棒球、愛王建民的心,看到這些新聞...
19 年前 - 究竟記者如何看待衝突?如何看待社運的暴力?當他們也身處在抗爭行動中,他們的眼界是只放在民眾與警察的肢體行動,還是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歷史感」,能夠引導閱聽人進入對抗爭行動的脈絡呢?
19 年前 - 為了讓這位記者小姐知道她這幾年才當記者,其實算是很幸福的,也順便幫她補一下她老師沒有教她的一門課:「記者如何躲雞蛋」,也順便消消我看到這則新聞之後的火氣,所以剪了以下這個片段: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