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媽媽你看!好大的恐龍!」「爸爸,這隻恐龍好漂亮!」「阿公,我們一起跟恐龍照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給予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取代不了家人的相伴。
17 年前 -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傳統父母在窮苦社會時代的觀念,或許也能作為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發起團隊,和紙風車劇團全體咬牙苦撐的精神註解,換作閩南語講便是:「擱卡艱苦,嘛要厚囝仔看戲。」 就像吳念真在「孩子的第一哩路」百場紀念專書的推薦序裡寫的:「只要是孩子開口要求的事,或者...
17 年前 - 總之,當父母的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肯定,少一些負面的打擊應該是有助於達成這個目標。這對我這種講話很酸嘴巴很賤又沒修養的人來說,其實是一大挑戰啊! 我老婆都說我講得嘴角全泡,做起來可能沒半撇。這種評語對於擅打嘴炮的人來說真是一針見血!
17 年前 - 我渴望你們在長大後還有做夢的權利。夢想的力量來自大自然:爸爸很容易想像當妳回到了澎湖,呼吸到海邊的氣息,踏著白色的沙灘,看著海天一色的開闊,臉上會出現的那種欣喜。爸爸在十五歲就離鄉背景到外地求學,三十歲才又回到故鄉澎湖。 海洋果然是我生命的源頭,所有生命中的起起落落,在海邊得到沈澱。我也...
17 年前 - 去了趟高雄的動物園,才發現,不只人類難熬,牠們也不怎麼快活。 待在動物園裡的動物,是給人們的活體教材,很多時候,我不也都像牠們一樣被挶限在城市裡的籠牢裡,供人觀賞,等人餵養嘛?算了算了,既來之,則安之。各位看倌儘管看圖吧!\"嘆...俺始終孤單寡人,難道要這樣過一生?\"\"傻...
17 年前 -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玩伴,是童年的寶貝。卡片,是回憶的寶貝。貓貓和狗狗,是主人的寶貝。樂生,是台灣的寶貝。
17 年前 - 天下雜誌這篇封面故事講到「多元入學並不是真正多元」云云,我承認這個制度或許設計的不夠好,還有很多改進空間,這些都沒錯。但是,是誰一定要進好學校才滿意的啊?!說來說去還是家長/父母/監護人滿腦子只有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賺大錢,他們腦中才是真正沒有多元價值的人咧!
17 年前 - 同學們上課時玩耍、吵鬧、聊天,大哥哥不會罵我們,還一直告訴我們樂生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老伯伯的生活,才知道他們住在這裡好久了,他們好慈祥好親切,但更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說不出來,我一直不懂,問老師、問父母:大哥哥、大姐姐們為什麼來這裡當義工、老伯伯為什麼要搬走,這些看起來古老的房子為什麼要拆...
發行人
aboutfi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