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我最早聽到李宗盛的歌,是國中時期聽鄭怡唱的《結束》、蔡琴《油麻菜籽》、潘越雲《鎖上記憶》、張艾嘉《忙與盲》,但他的音樂對我真正產生深刻影響的,就是在國中升高中暑假所購買的專輯【生命中的精靈】。後來,李宗盛又陸續做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情歌、製作不少張暢銷常勝的華語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仍是我個...
17 年前 - 我特別抓這個角度,是因為前景耳機架的木偶動作,和背景「2004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唱片的跳水人很相似,有種一塊擁抱音樂的趣味。
17 年前 - 17歲的女生寫這種歌,大概很容易被認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吧。但回想起來,從小精神年齡很早熟的我,雖已不記得當時究竟是為了什麼事件、或看了什麼小說,才興起這樣的感慨,卻能記得當時「悲痛的心情」,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那種淺薄,而是對悲劇結結實實的痛楚、對塵世深深切切的感慨。
17 年前 - 通常男人聚在一起就講兩件事,一是女人,二是政治。男人不講這兩件事情應該會死,被罵一百次膚淺還是只講這兩件事,可見男人思考之淺碟。而我最近因為談太多政治,頗感自己面目可憎,應該要談一點有關女人的事情。 今天老婆不在家,我在外面閒晃尋找可以陪我陪我共度良宵對象,結果鐵鞋踏破台北城,才遇到了...
17 年前 - 自從寫了「台灣流行音樂觀察報告 in 1995」,這些年我不只一次地思考,華語流行歌對我的意義究竟是甚麼呢?那些經典專輯,究竟是如何從感官的聽覺和視覺,延伸影響到我心靈的味覺、觸覺和嗅覺?幾次失眠的思索後,我才深深察覺,它們早成為我生命中無法抽離的一部分,因為年輕歲月曾與那些專輯十分認真的交心...
17 年前 - 高中表演的第一首歌是『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顧名思義,原本純粹只是為了讓那女孩看過來而已。但練習、說笑、上台不知不覺變成了青春的三個步驟...一瞬,回到現在。25歲。1206抗暖化遊行,我們成了唯一環保團體代表,在台上唱著自己的歌。
17 年前 - 「...在此時此刻,他們的名字也許還不廣為人知,但是他們的才華,終將突破台灣的音樂環境宿命,帶領台灣跨越過程的音樂新自覺。」
發行人
aboutfi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