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那不是台灣各家主流媒體侵害人權的第一件報導、不是放在人人可見的頭版、甚至不算情節最嚴重的,我仍然在翻開報紙的第一眼便狠狠楞住,然後立刻把自己關到浴室痛哭,不斷地出聲質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們怎麼能這樣做?我怎麼可以再當這家報社的記者?」我是那麼用力地哭,哭到雙眼紅腫聲音沙啞,才從浴缸裡爬...
17 年前 - 對許多長期網路使用者而言,網路羅曼史似乎已失去吸引力,然而有些民眾過往尚未接觸到這波網路革命,現在正努力追上這些改變,發掘網路愛情的優缺點,以下為各位介紹三段音樂錄影帶,曲子都是由秘魯民俗歌手創作,從當地觀點出發,看待這些尋找浪漫愛情的新方式。
17 年前 - 台灣需要的是自由而無恐懼的媒體環境,需要的是冷靜、精準而深入的分析報導,而我們媒體對中國的了解,不是認識不清,就是甘為所用。
17 年前 - 隨著現代人對資訊需求的增長,及網路時代的發展,媒體、新聞的定義跟傳統傳播媒介相比,已有顯著的變化。顯而易見地,閱聽大眾對傳統媒體「形同餵養式」的新聞內容品質,越來越感到不耐,對其中層出不窮的侵害人權報導,越來越感到無奈。
17 年前 - 17歲的女生寫這種歌,大概很容易被認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吧。但回想起來,從小精神年齡很早熟的我,雖已不記得當時究竟是為了什麼事件、或看了什麼小說,才興起這樣的感慨,卻能記得當時「悲痛的心情」,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那種淺薄,而是對悲劇結結實實的痛楚、對塵世深深切切的感慨。
17 年前 - 跟父母回高雄家鄉掃墓時,看著滿桌豐盛的潤餅菜色流口水。突然我注意到潤餅旁有兩疊鈔票,估計有50萬美金和100萬台幣(繼續流口水)。
17 年前 - 要不是女孩有一次彈了他最鍾愛的【半生情】,他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她是誰。 女孩手下滑出幾個溫柔的音符,輕柔彷彿不可碰觸,卻像是最震撼的樂曲向她耳際襲來。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第一次聽到這首【半生情】的夜晚,瘋狂吶喊的情緒無可遏抑,那曾經幾乎要把他的情感徹底撕碎的心情,在此刻因女孩的琴韻而...
17 年前 - 鄭南榕為捍衛言論自由,在雜誌社先自囚再自焚的1989年,我才17歲,雖不是李宗盛唱「17歲女生的溫柔」的那種女生,卻也不像我後來認識的一些朋友,還是中學生時就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或因家庭背景關係,很早就能擺脫課本洗腦的荼毒。
發行人
aboutfi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