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記者這種生物,要活得好、做得好,有很多基本條件。除了本身條件,例如對議題的理解掌握和反應速度夠快、寫作能力和報導魅力夠強、耐挫力和抗壓力超強,你還需要非常好的機緣,主要是遇到願意給你大幅空間發揮的媒體長官、沒有太多經濟和家庭負擔、不太會抱怨你把太多時間留給工作的家人伴侶等等。
16 年前 - 女記者比男記者容易碰到性騷擾,主要是因為「新聞媒體採訪的對象」大多數是男性,包括產官學研界的高層和中階主管、社會新聞的主角,有興趣研究的讀者可以攤開報紙和打開新聞台數數看,每天能夠被媒體採訪並報導的對象,男性佔的比例有多高。 我還是菜鳥記者時就在某部會碰過性騷擾。那是我開始跑新聞不滿兩...
16 年前 - 投身媒體改革這些年,有四個女性的身影或面容,深深刻印在我腦海裡,不時警惕著我,該把「阻止政府與媒體聯手侵害人權」當成終身志業。 她們是:白曉燕、邵曉鈴、王建民的阿嬤、樂生療養院的藍阿姨。
16 年前 - 我最早聽到李宗盛的歌,是國中時期聽鄭怡唱的《結束》、蔡琴《油麻菜籽》、潘越雲《鎖上記憶》、張艾嘉《忙與盲》,但他的音樂對我真正產生深刻影響的,就是在國中升高中暑假所購買的專輯【生命中的精靈】。後來,李宗盛又陸續做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情歌、製作不少張暢銷常勝的華語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仍是我個...
16 年前 -
16 年前 - 在記者生涯將滿十三年半、好生活報創刊滿三週年之際,回首來時路,每個關鍵時刻都依然歷歷在目。我不敢說自己在媒體改革領域「始終如一」,但起碼做到「絕不放棄」。 待在台灣的新聞媒體界,挫折很多、壓力很大,為什麼不甘願放棄? 因為我真的很在乎,「母親台灣的未來」。
16 年前 - 虎年初一,為搶拍沐浴在年節稀有陽光下的「真艋舺。質樸境地攝影展」,我在窄小的華西街40巷來回踱步幾趟,看了好幾次這張坐在水桶裡的小孩,因為很喜歡斑駁的牆、光影和展示照片之間的對話,最後才決定構圖如上。
16 年前 - 向台灣好生活電子報(Taiwangoodlife)的舊雨新知遞送新年祝福,祝各位都能在虎年「顧得來虎(goodlife,也就是說,能把即將來臨的虎年生活顧得好好的呀)」。^_^
發行人
aboutfi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