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的鄉鎮、企業裡,銀髮日本人將愈來愈多。當台灣本身人口也走向老化、少子時,如何讓他們有家的感覺,也關係到台灣經濟、產業、社會的轉型。
誠如我們所知,這就是眾多成功企業家在工作以外也能擁有成功生活的原因。換言之,他們在工作以外能盡情享受家庭生活、擔任志工,並從事各種嗜好。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如何擁有想要的東西,他們通常都善於利用「家庭程序」,例如一絲不苟的安排計畫表、線上採購,以及兒童照顧的備用人手等。
胡適先生說得好「要怎麼收穫,先要那麼栽。」「再忙都要陪伴孩子」是我最常教導父母增進親子關係的最好方法。把「我愛你」由抽象化為具體。「若想要現在與過去不同,就要回顧以往。」請利用周末取出舊照片,陪孩子一起回顧並提醒,影像裏的我們是多麼愛他。擁抱著孩子一起為舊照片寫紀錄,在回憶的同時,讓孩子體會我們的愛。做該做的事,可以創造不同的現在。一...
工作,已經是台灣民眾的生活重心之一,但工作上的挫折感與缺乏就感,卻幾乎天天讓人鬱鬱寡歡。這不能只用「中年危機」四個字簡單解釋,事實上,即便是剛剛進入職場的 30世代,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心態困境,亟待尋求解決之道。
蘇隆德曾經是東源儲運副董事長、台灣宅配通副董事長;他曾將台灣物流業從混亂中整合成新興產業,於兩年前再度創業,捨棄最拿手的企業物流,轉向居家生活物流,蘇隆德看到什麼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