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國心態以誇大虛勞作為提振民心士氣的工具,本是無可厚非,然而「將他國的優點做錯誤扭曲的解讀,應該也無助於讓台灣更進一步吧!」
如果只聽見「香港與中國媒體一致唱好『青藏鐵路』,新聞變成公關宣傳」而罔顧「一些西藏團體認為青藏鐵路會傷害西藏的特殊文化與生態﹐甚至威脅西藏的自治地位」,這樣的建設,恐怕是破壞大過於建設。
「當國內媒體還整天在打扁倒閣搞軌的歹戲拖棚之際,在美台灣人努力地為桃園市的尊嚴扳回了一城。」一個小動作不斷的國家怎能自詡泱泱大國?同理,目光如豆的企業與商人又怎麼配稱作媒體與新聞從業人員?
墨西哥大選前夕,「查巴達發起的杯葛大選運動,他們對墨西哥政治環境的強烈批評,就連快將高調參選,主張「窮人為先」(Put the poor first)的左派總統派候選人也沒法回應,查巴達如何回應墨西哥的政治環境,實踐自己的籌謀,相信能給我們不少借鑑。」
「知道人家是这么想的,而且也是有理有据可以理解的,是沟通的起点,也是以后和平共处的前提。在诸如强国论坛、天涯这样愤青云集的地方绝无可能这样心平气和的讨论这么久,在那些地方大概不用10个回复就开始人身攻击了。这就是BLOG的好处吧!」
「重要的不是我們選擇了哪個答案,然後哪個答案比較多人選;重要的是在投票之前、與開票之後,我們不斷的去問:『為什麼是選擇這個答案?』」
我們跟政客的差別在於我們討厭他們全部,而政客討厭的是其他政客。「如果再樂觀一點,不想聽見那些媒體和政客的大聲嚷嚷,那麼除了把耳朵摀起來,也許找個比較安靜的地方,跟一些同樣過來避難的朋友,陳述自己的想法和不滿,也許,也是另外一種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