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深沉的環境問題 有人關注嗎?」媒體慣稱代為行使所謂知的權利,在切身相關的環境議題,因為無利可圖,所以索性缺席。(或者,冷處理反而是一種有利可圖的手段)
炒短線政客所謂的建設總是與宏觀遠景倒行逆施,寧可放水給建商去興建未來的廢墟,也不願費心於景觀的保存與維護:「容積率和建蔽率的問題在地方已經爭執許久,老實說,宜蘭真的需要蓋這麼多、這麼高、這麼密的房子嗎?北宜高開通之後,可以預料的是,縣民都還沒有享受到這條高速公路帶來的福祉之前,就先讓宜蘭在環境上付出超額的代價。」
「清水勝彥曾任《朝日新聞》台北支局長,現任《朝日新聞》東京本社記者學校主任研究員,儘管如此資深,訪問我這個小輩仍然做足準備。訪談時,他從公事包裡拿出一疊參考資料,包括《阿孝札記》和《生命力新聞》的影印本,而且做了許多藍色和紅色註記,讓我受寵若驚,也讓我見識到世界級大報記者的敬業風範。」
嗜血的媒體餵養同樣嗜血的視聽眾,「與其成為騷擾受害者的共犯之一,還不如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在心中誠摯地、默默地為他們祝禱吧!」
為刺激銷量,蘋果日報侵害人權的新聞始終頻繁,「NCC至今沒有任何動作,而另一方面媒體侵犯人權事情也就依然不斷上演」,台灣視聽眾對媒體的壞品味正惡循環地戕害基本人權,「除了體制環境殺人之外,購買蘋果日報的民眾也讓報社有一個順理成章的藉口,讓它可以繼續實施暴行」。
抗氧化水真那麼神嗎?本文追蹤真相疑雲重重,不過「這種還被歸類在clinical trial的東西,實在不應該自己發新聞稿搞知名度,這東西雖然被KI接受,或許只是點子不錯,不見得這就是黃金標準,還讓記者寫什麼獨步全球,電解水的點子也是日本人先想出來的,做出來的結果其實也不是那麼滿意,記者報導前應該多找幾位專家鑑定一下多聽一點其他意見,不要傻傻的人家...
功利至上的社會誤導了花錢是大爺的價值觀:「有的洗腎病人甚至覺得,我不來洗你就少賺了多少,把自己的生命健康當籌碼予取予求,其實我很想跟他說,你搞不清楚,今天你可以免費來洗都是因為我交了比你多的健保費跟稅金(任何數都大於零吧?),你憑什麼不愛惜這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