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公義最起碼的步驟是從「自家後院」開始。在自己所處的環境可以做什麼?我們秉公行義對待外籍勞工嗎?或是更基本,更基本的:我們是否以人的尊嚴看待這些人?或許我們沒有凌虐,沒有壓制;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是否只是「下人」?進一步,我們也可以自問:在這個常有不公義的社會,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踏上公義之路,哪怕是多麼微小的第一步。」
「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景觀,在每一個人心中激盪起的感受絕對是特別的;然而形諸於文字,恐怕得需要獨到的眼光,才能捕捉引人駐足觀賞的畫面與場景」
「必須自問:我們能不能將全球性社會運動所帶領的價值用於自省?在書裡多次提到,中國目前所採取的壓迫與統治手段,事實上在世界其他國家,若不是有歷史軌跡可尋,便是在當下仍然不斷發生(乃至共謀)。書中訊息所指向的價值,因此不止於北京,也絕非與我們自己無關。」
「。而我當然更關切的是,七年時間,打造一個全新的奧運村,就如同一場華麗煙火般的世界博覽會一樣炫目耀眼,北京之外,北京奧運之後,世人要面對的是什麼?看見了看不見的北京,對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中國,北京,準備好了,而我們呢?」
「文革開始至今已達四十年,許多的傷痕仍待彌平,許多人的痛苦,仍未紓解。如果中共因著愛國意識,必須一再強調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屠殺侵略,設立物館作為教育,永誌不忘。這不只是提醒自己莫忘當日的苦難,也提醒日本民族如何嚴重傷害了中國百姓,莫要遮蓋自己的羞恥與罪汙。中共是否也應該學習德國人,讓文革的史料與研究更形開放,更坦然面對毛發動的文革,真誠...
小小書房經營者沙貓貓對於獨立書店及整個台灣書店、出版業相關觀察,從經營者角度論述的相關系列文章最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