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不寂寞

「當志寧唱歌時,我觀察著那些在我前方、原本鼓譟不已的人們。我不曉得有多少人看過崔愫欣的紀...

17 年前 -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藝文

基地的想像

「混亂的時代裡,人人都需要有個基地,基地讓你休養整備,得以重新出發,無遠弗屆無涯限,人生...

17 年前 -

天上大風 藝文

寫在《我們》之後 — 顧玉玲,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除了部份地點與人名作了一點偽裝,以保護當事人不致於在現實生...

17 年前 - 說到底,這本書就是根基於台灣工運的漫漫長河。二十年來持續接力的組織工作者、與前撲後繼的國際移工,累積了結集與記錄的活水源頭,我僅能掬取流經眼前的一點水流,映照現實的倒影,不願意、不甘心被主流歷史遺忘於無言大漠

台灣民間聯盟 � 藝文

Visions d\\\'Afrique從右腦認識非洲(Ⅵ) - 如何定義非洲?

「由非洲藝術的定義所引發的問題,在於其可能引起人們對非洲藝術品類的誤解與對非洲這塊大陸錯...

18 年前 -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 藝文

大學生接力 84kg樂生石滾進總統府

「搞社運的,常自嘲是推大石上山的薛西佛斯,耗盡力氣,卻老是回到原點;但看了樂生青年在總統...

18 年前 - 「我想把這顆巨石當作一封陳情信,它將會是史上最沉重的陳情信。」不只因為石頭的重量,更因為「它包含著樂生人沉重的荒謬人生」。

聯合新聞網 | 國內要聞 | 綜合 | 藝文

發行人

陳雨漣
時間會沖刷掉新鮮的事物,但也會淘選出那些,值得被珍藏的。
收藏文章 1113
訂閱人數 57
點閱人氣 57892 上升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沒有參與任何主題

熱門關鍵字

留言

    目前沒有任何人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