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註:是談自己的記憶,也是談歷史。「試想如果你自己可以如同翻閱歷史課本般閱讀自己的過去,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愜意,因為不論那段歷史是兵荒馬亂,還是太平盛世,那都是你自己真實生命的一部份。」(來源:【方道‧文山流】)
雨註:天堂在家中,天堂在心裡,隱地的天堂是家中的咖啡屋,也是他藏在心中對閱讀與書寫的熱愛。(另有張曼娟的秘密抽屜和李桐豪公車上的流離思索)(來源:自由電子報-自由副刊-作家的藏所)
「空間即個人」的另一種詮釋。這網頁裡每組照片各是一個人的房間,透過房間特寫呈現不同的個人風格,有另類的「閱讀」樂趣。
「不同於朱自清渲染氛圍,吳晟用的仍是他擅長的日常語言,自記憶中擷取父親的行事為人,一斧一鑿為父親塑像,簡潔、素樸,厭棄繁複辭藻的修飾、隱喻的曖昧烘托,素顏相向,猶如農人耕作,禁絕體力浪費,每一鋤揮下,都在大地上做功。」(來源:靠邊走)
雨註:威廉對閱讀與書寫的思考之作,實在精彩,這篇雖舊作,但歷久彌新。「我們寫,因為透過這樣的動作,我們得到了滿足。我們從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理,感受到了某種美好的東西。」(來源:園物動里底斯歇)
「所謂的說故事最珍貴的地方,並不在於敘述闡釋多麼精準無誤,背後的立論觀點如何宏大無匹,最重要它必須是浸泡在活生生的世界裡(這無關虛構或寫實),被說者與聽者所親身參與,換句話說,這些故事,就是我們,以及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來源:園物動里底斯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