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退稿信》的部分摘譯內容(或稱〈名著被拒絕的理由〉)現在看可能會覺得這些編輯當初實在有眼無珠又可笑,但轉念一想,對出版社這個「行業」而言,出版創作性的小說,真的是一種賭注啊。誰能知道這本書什麼時候會忽然爆紅呢?(來源:聯合新聞網 | 閱讀藝文 | 聯副‧創作)
雨註:大學有幾堂課之緣的老師終於要出書了,非常喜歡她寫的這篇序文。『在彼此已奔赴不同人生的這麼多年後,偶發地想起這些點滴,我現在意識到,就一個創作者而言,我並不想做李白,不想被研究者「追逐」,也不想被消費,如果可以,只要作品被好好的閱讀。』(來源:hmasako 's 散文地圖)
〈雨註:用心讀一首簡短的詩,詩人詩句裡的意象,因為被閱讀,而更加豐富了起來。〉「讀這首詩時,適合端杯茶放在桌前,靜靜看杯口輕煙繚繞,注意力放在詩句或放在茶香都沒關係,簡簡單單的五句,不需花太多心思就能記下來了。或許,喝口茶,深深吸一口氣,緩緩吐氣時,在心裡默唸這首詩,並且,試著想念一個人。(來源:文字練習本)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誨,都教我們要在意不同的聲音,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致力驅逐不屬於你的聲音。我們拒絕達成他人的期望並不代表和那個人一刀兩斷。其實跟著自己的心聲走,反而與他人的心更貼近。(來源:阿特拉斯的部落格)
原本是想在《暢銷書的故事》打上三個字:「恐怖的」不過後來還是作罷。但是真的,。打從看完《暢銷書的故事》,尤其是第十一章「登上行銷山頭」,那三個字,「好恐怖」就一直盤旋在我心頭揮之不去。(來源:夜色)
由於職業緣故,深夜值班出沒於急診室之間時,我常幻想有一天維特會來找我。在他舉槍自盡之前,如果他突然決定與我一談,當他用堅決的口氣對我說:「我敢肯定,人生在世,除了愛情再無其他更重要的。」那麼我該跟他說些什麼?(來源:偷鯨向海的賊※精神病院)
我覺得許多歌曲耐人尋味,就在於它們傳達了一種情境,可以對照或應用於我們的人生。或者它們敘述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道出生活的真相,讓我們同感共鳴。當然歌曲最直接的功能還是讓我們快樂,旋律動聽是第一要務。但創作者可能不甘於只讓歌曲留在耳際,還企圖傳達那些觸及靈魂的經驗,讓它臻於詩境。(來源:閱讀與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