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志寧唱歌時,我觀察著那些在我前方、原本鼓譟不已的人們。我不曉得有多少人看過崔愫欣的紀錄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願意仔細解讀新聞媒體上關於反核四的論述;印象中,太多和我一樣年紀或更年輕的人們,對於貢寮,似乎就只有音樂季的想像,當她們站在沙灘上跟著搖滾樂手一起納喊時,她們曾經注意到沙灘正在退縮嗎?當她們搭著帳篷找著民宿而不可得、抱怨希...
難得的,十分喜歡唐諾為這本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所下的標題,\"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
「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除了部份地點與人名作了一點偽裝,以保護當事人不致於在現實生活中被輕易辨識出來(是的,有的人的身份是非法的,而有的雇主我不曾直接接觸),但大抵上都不妨礙這些人與事的真實性。現實人生是這樣生動、精彩、出人意表,我簡直不願以小說、虛構的方式減低「報導」的可靠性。」
「由非洲藝術的定義所引發的問題,在於其可能引起人們對非洲藝術品類的誤解與對非洲這塊大陸錯誤的認知;傳統上,常將非洲藝術的區域定義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沿海地區,而此地區因氣候因素,人們生活較穩定而留下較多的木雕作品。」
「搞社運的,常自嘲是推大石上山的薛西佛斯,耗盡力氣,卻老是回到原點;但看了樂生青年在總統府的諷刺演出,以無厘頭對抗官僚,「多麼有趣的公民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