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空間的消失,帶來的是集體失落感與集體失憶症的社會現象,通常越是高度現代化、高度發展的地方,這種情況會越明顯。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代表一個地方居民彼此互動的熱絡與熟悉程度,即使那是一個傳統市場、一條街道,或只是一間小雜貨店。這種結合生活的空間與時間特質的集體記憶空間,正是一個地方是否得以被自己或他人辨別的重要標記。』...
雨註:啊!我喜歡這個挑戰:)「每天給自己一個微笑,也給大家一個微笑。然後,記住這樣的微笑,最好,把微笑傳給每一個人。讓每天都在生氣的台灣寶島,可以慢慢多一點微笑。」
「初入傳媒就業,做過一年多社會版記者。社會版記者(又名突發新聞記者)與其他版面例如政治版記者最大的不同,乃是後者多見達官貴人,而前者見的盡是悲苦小人物——沒甚麼慘事,也不會有突發記者上門吧。我得感謝這段社會版生涯,讓我對社會對生活的認知更立體。」
雨註:這是上週在小小書房辦的一個法國圖畫書介紹講座,沒機會聽看筆記也很精彩。(不知道除了「姊姊如何幹掉弟弟?」這本書以外,有沒有一本叫「妹妹如何幹掉姊姊?」的....:p)
一個以「慢」為主題的綜合藝術展覽。『雖以「慢」為名,卻不以「頌揚慢」為主題,「慢SlowTech」展對當代速度的進程提出反問,也自更多元的角度,探索當代生活中另一種速度美學的可能。』
「單車,是和自行車相反的。
螢光色的淡紫側影,時速七十公里的飛馳:這是自行車。兩個中學女生肩並肩地穿過布魯日的橋:這是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