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好人卡」之後,新款「小狗的愛」(Puppy Love)貼紙也熱情推出並提供投票了。整個帥!(來源:台北不來梅)
值得細細品味的分享與音樂。
Christabelle問說:如果是我,只剩下三天的光明,我會想記得什麼?而你呢?你會想記得什麼?
(來源:Christabelle的藝想世界)
kieslowski從多年前演《小鎮》(Our town)的體驗,寫年歲漸長後回顧青春歲月時的心情,有一絲惆悵,但也充滿了能被時間治癒的積極(來源:斯人讀舒適)
看這篇也跟著阿潑回憶了起來。懷舊懷舊,懷的其實不僅是舊,還有那份相濡以沫之情吧。(來源:哈囉~馬凌諾斯基)
我覺得許多歌曲耐人尋味,就在於它們傳達了一種情境,可以對照或應用於我們的人生。或者它們敘述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道出生活的真相,讓我們同感共鳴。當然歌曲最直接的功能還是讓我們快樂,旋律動聽是第一要務。但創作者可能不甘於只讓歌曲留在耳際,還企圖傳達那些觸及靈魂的經驗,讓它臻於詩境。(來源:閱讀與記事)
那一陣子,正好在讀王家祥的歷史小說,白天於水上行舟,夜裡燈下悠遊於王家祥以小說所鋪陳的台灣歷史,在他生動的場景與對話中,回到四百年前,善良的原住民和大自然共依存的原始生活,而這之中,無論從「山與海」的打狗社,到「倒風內海」的災難自海上來;水路和行舟,總不斷交叉浮現在歷史場景和我們的生活。(來源:ㄚ吉的讀書筆記)
這些年看了一些紀實攝影的作品和展覽,也讀了一些相關的論述,而陳柏亨的展覽第一次使我的關注焦點由攝影美學和作者創作,回歸到攝影對象的主體──不是由創作者憑想像賦予的純美學主體,而是實際生活中的主體本身。(來源:Image, Poem & Music)
《摘註:「在象山,我看見」──陳柏亨攝影展
日期:2006.3.31 ~ 4.12
地點:TIVAC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