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偽鈔風暴》以歷史反省的身份出現,但從片頭和片尾主角的內心狀況判斷,並沒有樂觀地呈現戰後他身為一個英雄的局勢,甚至可能他依舊繼續使用戰時製作的偽鈔。他不是一個英雄,只是時勢不斷翻轉中不得不順勢而為的傀儡,而由這一點,似乎也偷偷嗅到一股為戰時默認納粹罪行的德國民眾辯解的意味。」
「於是《囧男孩》所告訴我的是,坦白是生命裡最篤定的態度,而天真,則是生命裡最重要的動力。即便,我們都無法停止長大。」
「《囧男孩》是一部很像繪本童書般的電影(是大人也會很喜歡看的那種),不只是因為主角是小孩子以及有很棒的動畫,而是整個影片的調性:說故事的方式、處理感情的手法、焦點/觀點的重心分配。」
「從這部電影的主題「日本歌手要來恆春開演唱會,當地民代爭取要讓在地人組成樂團做暖場表演」,隱隱象徵著「在地」對「外來文化」的抵抗。只是,啟動這樣的在地抵抗,卻是地方代表會主席,這樣的角色設定讓人感覺有些怪,由地方代表主席肩負「愛鄉土」的角色,不同於一般台灣地方民代的形象,很多殺人、放火的地方代表主席,不會像電影裡的代表對飯店業者咆哮「...
「即使,很多人已經忘了他,或者很多人也不認識他,但他所留下來的,是我們很幸運可以擁有的寶藏。因為我呼吸我感覺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