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我一直在想,每次寫雨生,總不能把同一套東西一直談一直談,於是,我想認真地說,即使在這麼多年以後,他的每一首歌都還是打動了我,說了很多我想說卻表達不出來的東西,他表現了我們應該表現的思考,堅持著我們應該堅持的純真理想與希望,守護著我們應該關注的臉孔與社會責任。
18 年前 - 慶文學生時代半工半讀,擔任記者九年來拚命工作,身體終於吃不消。一個多月前,他跟同學提到胸部會痛,但仍勉力工作;朱媽媽注意到一向生龍活虎的他,最近下班回家都累癱了。一兩個禮拜前,慶文到新光醫院做檢查,預定九月二日看結果;八月廿八日清晨,他嚴重不適,自行開車到和平醫院掛急診,和平醫院發覺是心...
18 年前 -
18 年前 - 〈猜火車〉描述的不只是一個地方的某一群人,而是一種集體的命運和精神狀態。也因而「選擇」這樣的問題成了當代的哲學課題和生存課題。
18 年前 - 「全力以赴」本來就是最基本的運動精神,用來打打氣或自我安慰還可以,把它當作目標就變得虛無縹緲,用來當作成績的檢驗重點,更是顯得消極而卸責。或許台灣不但運動風氣不盛,連帶的「運動家精神」也只是個理想,所以我們蠻容易滿足於「全力以赴」的比賽過程,但是對於球隊、教練、球員來說,「全力以赴」、「...
18 年前 - 從《一口箱子》的相遇到現在《針鋒對決》的排練,三十多年來,金士傑與李立群這兩位與台灣劇場界血脈相融的實力派演員,從不曾在舞台上缺席。從早期的基督教藝術團契、耕莘、蘭陵,到現在的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他們一路走來,可說是有時風雨有時晴。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