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說個題外話,身為一個工程師,我認為資訊系統該帶給世界的好處是節省大家的時間,而這次搶票卻讓無數人徹夜排隊或守在電腦前不斷的『連不上、買票、失敗』循環。這也許能夠賺到大量的新聞版面,最終票也能全部賣光,但想到台灣有數十萬小時的生產力浪費在無意義的等待上,就覺得這個系統好失敗。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負荷這樣大規模的售票,今年KKTIX更是十秒...
transactions與pageview:購票行為會有訂位、檢核訂位、保留定位到確認付費完成的多個階段,在資料庫處理上比一般網站單純呈現資訊來說複雜太多倍了。transactions與支付方式:若以信用卡進行支付,通常需要等5-10秒的信用卡資訊認證時間,再加上寫回資料庫的時間。
應用Bigdata,絕對不是「收集數據、執行程式分析數據、匯出結果」這三句話說得那麼輕鬆。
好吧,讓我們再將視線拉回電影。在《火車進站》這樣的「場景短片」過去一段時間後,市場上才出現了還算得上是情節的類似舞台劇的內容,而又過了十幾年,人類才從無聲電影邁向有聲電影,再然後,如你所見,在每一個繁忙的賀歲檔,內容多得已難以選擇......其實這段技術進程的背後邏輯清晰明瞭:倘若一項技術不想只成為一時玩物,那麼只有優質的內容才能支撐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