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年前 - 於空處、樹下、閑房思惟者,當以二法專精思惟,所謂止、觀。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9 年前 - 世間層次包含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出世間層次為滅界。
9 年前 - 世尊說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為什麼世尊又說所有的受都是苦?這兩種說法是否互相矛盾呢?如果只看單一事件,樂受的確是樂受,但如果從完整的時間軸來看,樂受是因緣而生,但因緣變化無常,當因緣消滅,樂受會消逝,若執著於樂受,就會產生苦。同理可推知,所有的感受,因為都是因緣而生,但因緣變...
9 年前 - 凡夫遇境會感到苦、樂、不苦不樂,聖弟子也會感受到苦、樂、不苦不樂,凡夫和聖弟子有什麼差別呢?
9 年前 - 若不如實知四聖諦,會在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五道之間不斷地輪迴。
9 年前 - 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
9 年前 - 如果不如實知四聖諦,無法見到究竟實相,如此只能人雲亦雲。因此佛弟子要精進努力修習四聖諦,如實知四聖諦,以親自見到究竟實相。
9 年前 - 本經世尊以治療疾病為例,說明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effectiveproblemsolvingmethodology):1.Phenomenon:詳實觀察問題的現象(善知病)2.RootCause:找出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善知病源)3.Solution:針對根本原因,探究解決方案(善知病對治)4.Prevention:實施解決方案,解決當下的問題,並
發行人
Murph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7)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