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 - 網路購物的來勢洶洶,影響的不僅是零售的通路渠道,喜歡在網路上購物的宅男宅女野從一開始只搶便宜買特惠商品或者低價商品開始有所轉變,不少人也開始在網上購買奢侈品,甚至對於網路購物的依存度也越來越高…
15 年前 - 跟美學結緣打交道,開始於我的研究所階段,剛好室友是一個工業設計系的學長,另一個是建築系的學長,因此經常在他們的交談以及研究上接觸到了設計以及美學的概念,而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又是一個電腦以及週邊產品的外殼設計與生產的製造商,因為這樣的”訓練”,奠定了我之後一些工作以及職場發展的基礎,對於...
15 年前 - 最近正在閱讀一本書,《黑客與畫家》,是美國知名的創業投資人Paul Graham的網路文章所集合成書的(由阮一峰先生翻譯),講述他如何從一個夢想成為畫家的理想,轉變成為一個利用軟體開發創業,進而變成協助年輕人創業的一些過程與故事,而在開篇的一句話,引發了我深深的共鳴,他說:「所有東西都正在變成軟體...
15 年前 - 在企業中,有不少人才是屬於“脫穎而出型”的,他們是企業裡的明星員工,業績突出又很得老闆賞識和重用;但同時也有一些人才是“小荷才露型”的,他們也有著出色的才華和潛力,可眼下正在一個平凡的崗位,做著普通的工作,並沒有多少“抛頭露面”的機會,這類人就屬於企業中的隱性人才。
15 年前 - 很多人說在中國,讓電子商務來發展成為社交型的電子商務,或者是透過一些現有新浪微博或者其他類似的平台來宣傳賣東西,很難得到顯著的效果,多數人把這種現象歸咎於互聯網上的網民沒有忠誠度,見利思遷,而互聯網本身讓訊息變得很透明,用戶很容易比較出哪個才是最佳的,而業主們急於見到效果,往往也陷入了這...
15 年前 - 眾所周知,在中國市場,電子商務始終無法擺脫燒錢的宿命,這個電子商務項目也不例外,上線后一直虧損,幸好虧空不大,不過,這和當時日進斗金的電腦城業務相比,自然是財務眼中的肉中刺。結果可想而知,一年半后宣布停止運營。
15 年前 - Scott Gerber何許人也?一個大學畢業後,拿著數千美元的學生貸款,開辦了第一家公司,結果血本無歸,他只好利用剩餘的700美元另開了一家公司,而因為之前創業失敗的體認,他發誓要有所成就,並削減日常開支,過更加節儉的生活,而這家名為Sizzle It的新公司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
15 年前 - 一個好玩的現象,一些賣3C商品的實體門店,因為越來越難負擔門店租金的年年上漲,因此越來越向淘寶網集中的現象,這個現象已經蔓延了些許年,而一些從事B2C的電商,最近則面臨著門戶等廣告媒體季季上調廣告價格的壓力,也開始面對著投入產出越來越不成比例的窘境…
發行人
jacktimy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8)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