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當時還沒意會過來,等只細端詳車型才發現,果真是變形金剛原型車哩。 (沒想到台灣也有人進口買來收藏。^^)
16 年前 - 拍照的朋友都知道,只要現場光源佳且夠亮(ex:萬里無雲的大晴天),就算不是單眼相機,隨便拍出來的顏色都嘛飽和又漂亮。 所以嚕!暫時沒有升級L鏡計劃也只好朝閃燈下手。 攝影界有一說是擁有好閃燈比擁有好鏡頭還重要呀!.....嗯嗯嗯,這個說法以前還滿存疑,但等到真的用過才知道後悔..........
16 年前 - 和淡水魚人碼頭一樣,一到夜晚就會有多變化的燈光。 不過,對於燈光開啟的時間,現場的朋友沒一個能確定,也就是得碰碰運氣了。
16 年前 - 這次的底片並非同一天所拍攝完成,大概前後隔了2個多星期。用數位相機拍幾百張都不會心痛,反而用底片機來拍就會東想西想。(就算東想西想還是沒能拍出好東西呀>\\\"<。)
16 年前 - Olympus PEN EE-3是半格底片機,一捲36張底片可以拍72張,不過這次拍出來成功的只有60張(應該說是有影像的),大部分不是過曝就是晃到模糊。而且轉成數位顆粒也很重,看起來雖然有味道但不算成像的相片。(看來Olympus PEN EE-3就真的只能當個櫥窗裝飾品了。).....
16 年前 - 但為何現址荒廢而將館址遷至現今的士林館,查了文史資料後發現,原來在民國76的大地震後舊有的科博館已不敷使用才另尋地點,最後才在91-92年遷移至目前士林新館。
16 年前 - 上一次(參考三峽鳶山鐘)來鳶山因為未事前查詢最佳的拍攝位子而空手而歸。那次沒拍到福爾摩沙高公共的有點小失落。中午,抬頭看了天氣,真是藍呀!便又興起了上山拍攝的念頭。 而這次則是確定好拍攝位置及提前上山卡位 器材的整備出發。
16 年前 - 會收入這台骨董底片相機也是無心插柳下的產物,老實說習慣數位相機的及時顯像功能後,很難再回頭拿起底片機,除了買底片、洗底片又要多筆消費外,拍壞的、手震的一律都得收錢。只是喜愛科技的便利性後又突然被老相機紮實機身及那永遠復古的外表所深深迷惑著。
發行人
leeleeli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34)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