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 - MoJo Pasta跟前幾天吃的MoJo玉米球名子還真雷同,但彼此沒有關係啦!這間開幕還不到一年的義大利麵,原址前身是賣陶鍋、拉麵的(請參考:【北大】口味眾多的~三喜屋日式陶鍋、拉麵),但北大餐廳的壽命似乎都不長,除了初期重劃區外食人口不多外,而租金高?選擇性少、重複性多也是造就一間興起一間隕落的現象...
15 年前 - 三峽的義大利麵、火鍋、日本料理是出了名的多,而這家特立獨行的嘉美餐廳硬是跟人家不同,不開學生偏好的義大利麵、火鍋店,就是要來個不一樣的,說它是北大第一間鐵板燒也不為過。 如果記的沒錯,鐵板燒的前身好像是一家漫畫出租店,現在則搖身一變成了美味鐵板燒。
15 年前 - 寧式鱔糊和熊本愛吃的台南鱔魚,主角雖然都是鱔魚但兩者味道迥異。這道寧式鱔糊用大量白韭菜拌炒再佐以生薑絲及蒜茸,不同台南鱔魚利用芶芡及洋蔥、大白菜的方式。而鱔魚部份,寧式鱔糊的鱔魚相當細小,優點是吃來細緻顯少有腥味,缺點則是吃慣大片的鱔魚,這種迷你的鱔魚吃來真是不過癮。
15 年前 - 原本以為是七大桶的試吃品,沒想到只來七種口味試吃小包裝,還用夾鏈袋式的包裝袋裝。後來收到廠商寄的Mail說是分享完PO文後,才會寄七大桶來。 感覺這麼做,似乎是多餘的(耗神耗$),一次寄七大桶來不是吃的比較痛快ㄇㄟ。
15 年前 - 媽咪對湯包的濃度不很熟悉,想說全部一起煮怎麼湯還這麼少,一喝才知道完蛋,根本就是壓縮濃郁到不行的高湯。還撈出近半鍋的湯再加入開水,味道才合適。 (所以,另外一小格的高湯格,除非人多改大鍋煮外,千萬可別貿然加入,否則就會發生像媽咪這樣的情形。)
15 年前 - 其實,熊本並不愛吃當歸鴨麵線,尤其是好吃的鴨肉沒幾家,常常吃到肉質太堅韌不易咬食的鴨肉後便放棄了。自此,鴨肉鮮少出現在食玩清單中。 (怪就怪自己的牙齒不是大鋼牙。)
15 年前 - 三峽老街長福橋的另一端(近黃昏市場),有這麼間高雅低調的咖啡館&義大利麵餐廳。 以前早就知道這家餐館的存在,只是在北大吹起一片平價風的義大利麵,這樣中高價位的義大麵著實讓人猶豫不前。
15 年前 - 不曉得何時又換了店名?之前的佐野拉麵已不復見。 附近的餐廳也幾乎快吃上一輪,但看到這南部特有的『鍋燒意麵』小吃,便有些期待。
發行人
leeleeli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34)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