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 - 這是個很令人驚奇的能力,因為從小孩的觀點去看,所接受的語言輸入的品質是很不好的,文法既前後不一致又漏洞百出,但小孩子就是有辦法忽略這些不一致與錯誤,而輕輕鬆鬆的學會(應該說是創造出)一套完整的語言。這一個「錯誤進來,卻能正確出去」的能耐,是大人們所望塵莫及的。
20 年前 - 霜 天。 靜 寂。 那寒的夜烏 初地裏竄現的 啼 出/冷 愴
20 年前 - 望天,那暉茫之中,琮琤的銀盤 Leonid 跌進地,東天的碎痕 清晰如…… 白影落現,蒼白的歸積 怔忡中,如己如影, 點點、散散如致,熟悉地現於 眼膜底 抑調戲的光菱
20 年前 - 在人生觀上,趨向於實際的生活面,不語「怪、力、亂、神」,罕言「性與天道」,也不談天地起源;在這種現實主義的傾向中,孔子有主「遠鬼神」之「懷疑論」,但又要「敬鬼神」,以倡人間「慎終追遠」之德〈而非對於陰間或來世的期望〉。其以為今由古來,可由今之現象而推知古〈《莊子‧知北遊篇》:「冉有問於仲...
20 年前 - 回顧這個世紀,全球歷史發展動力上的特色,主要有: ‧經濟與社會上,大眾文化、流行文化與普遍性消費市場的出現。 ‧政治上,人民的主體力量崛起,群眾的聲音與要求得到空前的重視。 ‧體制的解構與革命浪潮,種種的制度、不平等與壓制獲得解放,不同的人權意識獲得伸張。 ‧學術工作者與人...
20 年前 - 在台灣和西雙版納旅行時,邂逅這種蕨類,往往在潮溼的沼澤環境。無論是穿著亮麗服飾之傣族婦女,或者頭戴包巾斗笠的台灣農婦,輕快地走進草地,在明亮的陽光下,摘食嫩葉和嫩芽,那風景常教人心生溫暖。
20 年前 - 王國維說: 凡是有真感情, 就有境界。 文學就在講一個真。 文藝創作的最終表現的源起, 在於作者的美學感受。閱者透過味覺、旋律、雕塑的空間性、線條的構形, 與人性上的共通感性, 產生了所謂的「共鳴」。共鳴, 一方面是與作者的美學相呼應, 一方面它是因為人的感官「隔閡」而得以產生的、有...
發行人
僻居獨觀的堆棧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