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芬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的人類瑰寶一共有七大遺跡,最靠近赫爾辛基、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最具有東、西文明衝突與融和象徵意涵的海上城堡:「芬蘭堡」(Suomenlinna),很有意思的是它的瑞典文名稱竟然是「瑞典堡」(Sveaborg),這豈不是「一堡兩名」...
19 年前 - 接著這項大提琴大賽之後,芬蘭還陸續有西貝流士歌唱大賽,而爵士音樂節、歌劇節、重金屬樂季、室內樂季等,都會在芬蘭的夏日時節裡,如同百花齊放的在全國各地活活潑潑的舉辦著。這些音樂藝術活動遍地開花的盛況,不亞於我們的花燈節與民俗慶典,而他們除了在比賽與演出之中,年復一年的為了後代新秀與藝術文化...
19 年前 - 一位運動員能為自己的國家在國運、氣勢最低迷晦暗的時代,以他的專長注入豐碩、豔陽般的激勵與鼓舞,不僅為自己生命寫下許多歷史性輝煌的篇張,更為 1920 年代建國當時以及 1950 年代戰後重建的芬蘭,繪出最具有民族自決與自信的精彩畫頁。
19 年前 - 芬蘭長期在全國各地的音樂教育機構與學校培育了無數的音樂種子,許多在音樂學校就讀的學生最終並非一定會走向專業音樂領域,其中大有醫學、理工、法律等科系專業人材,卻依然持續在各地音樂學苑選修、研習音樂,以及參與所屬音樂學苑的交響樂團演出。正因為整個芬蘭社會的重視也長期播種、培養與倡導,讓普遍芬...
19 年前 - 芬蘭是一個獨立不到百年的年輕國家,但她卻孜孜不倦的尋找屬於自己民族的識別體和國家文化的主體性。芬蘭的古典音樂大師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 在近代成功帶領芬蘭走入全球音樂舞台,而近百歲的芬蘭也已經在設計與建築大放異彩。如果有人問什麼是芬蘭最著名的產品,身處21世紀的地球村人民,一定會說是...
19 年前 - 雖然這一科是叫「數學」,但其中整合的元素已經大幅度跨越本學科的知識,讓教學方向符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設計基礎教育核心課程的宗旨,就是「發展健全的人」(Growth as a Person),以及文化識別與國際化(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ism);其中文化識別除了芬蘭的本土內涵外,還鼓勵學...
19 年前 - 經常在走訪歐洲各地時,普遍見到一批批年幼不到六、七歲的學童,在博物館、美術館或廣場、公園裡,一會兒動、一會兒鬧、一會兒靜著,在藝術畫作與雕塑創作前,由老師或導覽帶領聆賞,好像是在聽故事一般把這些藝作的基本欣賞,透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敘述,一點一滴的揉進孩子的視界。 這種藝術與視、聽覺的「尊...
發行人
Yolanda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