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郵差送來了「父與子」實體版,沒想到,收到書的感覺比網路的Flash版還讚十倍!雖然尺寸有點迷你,但該精緻的地方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外頭有書腰、書背,而且書的封面裡、封底裡一應俱全,真的就像書店裡擺出來販售的寫真書一樣。
16 年前 - 就算五萬多瀏覽人次裡,有一成的人得知生髮水的品牌,恐怕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未來這個生髮水的形象就會和慧慈永遠連結在一起,永遠都會給人一種「不蘇胡」的感覺,這樣真的會對產品的銷售有正面幫助嗎?
16 年前 - 拉拉雜雜抱怨了一大堆,真的是有感而發。或許馬英九執政團隊找來的都不是壞人,他們也都有一點點想認真做事,但受限於原本的資質和養成背景,工作時又缺乏熱情與使命感,大概就只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了。在清平時節或許影響還不大,當一旦遭逢國難時,這些官僚就成了救亡圖存的最大絆腳石!
16 年前 - 看到現場這麼多男女老少,不分彼此、齊心協力在整理募來的各式各樣物資,我真的覺得台灣處處都有溫暖。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份看起來是高中生、大專生,他們並沒有什麼老師帶領,純粹是自發性三五好友結伴就來幫忙了,雖然渾汗如雨,但還是很認真地搬著東西,誰說時下的年青人是草莓族?至少我看到的統統都不是...
16 年前 - 這樣的捐款比賽、不樂之捐,會有什麼後遺症呢?曾在社福機構服務過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各大企業只要營運狀況順利,每年總會有一筆固定的公益支出,是在前一年就編列好的。如果公司真的財大氣粗,這次的88水災當然可以再另外挪出一筆錢來捐輸,但如果公司只是中小規模,或是今年上半年因為不景氣,根本沒賺什麼...
16 年前 - 這可以說是對連續幾天不眠不休、不斷拓展戰線、尋求橫向連結的所有工作人員最好的肯定,因為從來沒有民間網路組織進駐到防災中心的前例;這也顯示政府終於清楚認知到,讓網路上的民眾能夠即時獲得來自中央防災中心的正確訊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16 年前 - 不知怎麼搞的,經歷過莫拉克風災之後,不斷喚起我對921大地震的記憶 反覆思考,10年前發生的921地震,當時的救災策略與方法,似乎都比這次風災來得有效
16 年前 - 我們來假想一下正確的流程,應該是政府在第一時間就要成立救災官網,不用多美觀,只要有簡單好記的網址就好,然後儘快透過各種管道把網址強力放送出去(如電視跑馬燈、PTT、手機簡訊等)。網站內容可以分成幾大塊,包括
發行人
DearJohn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8)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