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秉郎在6/29宣判前夕寫下的感言。蘇案的16年纏訟,讓劉秉郎從嚮往成為法律人的少年,成為被台灣司法所害、不斷徘徊在「死刑」之前的中年人....
這是宣判前夕,建和寫下的感言。蘇建和用他16年的青春見證台灣司法的改革與進步。台灣司法環境逐漸朝向正面的方向,也是因著有「蘇案」這16年來的救援行動。
廖元豪老師將蘇案跟美國刑事制度進行比較,點出「我國欠缺官方以外的刑事鑑識單位」,連帶使得台灣司法制度面對像蘇案這樣的證據僵局,沒有任何有效的制衡與「多層」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