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後來崇隆問我書名想好了沒,我說考慮叫做「正義不在家」。因為我讀到美國詩人愛蜜莉.迪金生的一段話覺得很有意思:「法律是多困難的一件事,正義做出手勢讓世人可以找到它,可是當人們來訪視它時,它卻都不在家。」
19 年前 - 台灣司法已死!這不是新觀點,蘇案的判決,讓我們看到台灣司法制度的惡質化到了臨界點,改革司法只是「屁」,那麼就從制度下手。台灣是不是需要用選舉制而非任命制來取捨法官、檢察官?而且,是不是應當像日本一樣,開始討論採用陪審團制?徹底顛倒今天的司法體制,才能正本清源;為達此目的,非得從展示人民力...
19 年前 - 當然,這也許跟我國欠缺官方以外的刑事鑑識單位有關。美國可以找出一拖拉庫的鑑識實驗室或研究單位,並在某些案例(通常也是有錢的被告...)與官方對抗並找出官方證據之不足。但我國動輒說「要相信刑事局」...被告為什麼該相信刑事警察局的鑑識?事實上,如果依照前述的研究報告,「欠缺獨立於刑事局以外的鑑識...
19 年前 - 這樣一個人的性命 如何能繫之於某些蠢人手中? 看到他明顯被誣陷, 我不由得以自己生存的土地為恥, 在這裡,司法正義只是遊戲。
19 年前 -
19 年前 - 我要提的是:蘇建和等三人在二○○七年的台灣再被判一次死刑;如果每判一次死刑能夠領死刑卡的話,恐怕他們可以貼一整面牆壁了。
發行人
蘇案平反平反行動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