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18週年前夕,「天安門母親」發表座談紀要全文 (中國人權新聞發佈)

【引述】中國人權受國內「天安門母親」群體的代表丁子霖委託,發佈《天安門母親:「六四」18週...

19 年前 -

64memo 評論

中時專題:美濃 ‧ 末代菸農

【引述】世界禁菸日剛剛落幕,禁菸節隨即於今天登場。在全球反菸潮流中,台灣「末代菸農」何去...

19 年前 -

安那其的剪報檔/中時電子報 評論

香港2005~2007國際不再恐同日行動專題(香港獨立媒體)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國際同性戀組織ILGA...

19 年前 -

香港獨立媒體 評論

為許少蘋說幾句話

【引述】在一個壓迫性的結構裡,「弱弱相殘」是常態,記者的情緒,不過反映了這一個常態,但他...

19 年前 - 記者對「操作」媒體的人有所憤怒,其實是對整體環境的憤怒,但是有趣的是他們憤怒的對象,卻選擇性地指向樣在這個環境裡的「弱勢者」及「受害者」,而非有權力的政治人物、明星與媒體高層;在一個壓迫性的結構裡,「弱弱相殘」是常態,記者的情緒,不過反映了這一個常態。

1968 評論

終極邊疆BLOG : 幫許少蘋評評理

【引述】他們真正在意的,不是「為什麼你要討厭樂生」、也不是「你為什麼不替樂生說話」。他們...

19 年前 -

終極邊疆BLOG 評論

記者需要的是謙卑與歷史感

【引述】究竟記者如何看待衝突?如何看待社運的暴力?當他們也身處在抗爭行動中,他們的眼界是...

19 年前 - 究竟記者如何看待衝突?如何看待社運的暴力?當他們也身處在抗爭行動中,他們的眼界是只放在民眾與警察的肢體行動,還是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歷史感」,能夠引導閱聽人進入對抗爭行動的脈絡呢?

mornika│心內的窗 評論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社運何去何從

【引述】「現在除非家裡有資產,否則一般大眾其實愈來愈貧窮化。」陳建志說,在這種發展趨勢下...

19 年前 -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評論

發行人

anarch
高中學歷,沒什麼前途的中年男人。 喜歡網路漫遊、日本動漫、混血閱讀與音樂。
收藏文章 1352
訂閱人數 34
點閱人氣 53004 上升

anarch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沒有參與任何主題

熱門關鍵字

留言

    目前沒有任何人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