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如果不是蘇建和案讓整個社會對於刑求及濫用自白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根本不可能通過,你我都可能因為任何的案子,受到警方相同的對待。
【引述】這16年來,民間團體也沒有放棄,持續關注「蘇案」,從法庭旁聽記錄到聲援行動,不斷透過「蘇案」推展人權觀念、進行司改運動。而這星期五6/29,宣判時刻的到來,也將驗證台灣的司法是否能掙脫「面子文化下的人情壓力」?是否能回到「證據法則」來拼構真相、做出判決?如此審慎以對,才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息,也才不枉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人停滯16年...
【引述】這不是什麼泛藍法院不法院的問題……和統派不支援高寶中一樣,我搞不懂,為什麼獨派也沒人幫助關刀男,搞到要他獨自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上法庭,然後被判刑後再罵法院是泛藍開的,這簡直就是將關刀男的剩餘價值榨到最乾,真是夠殘酷的。
【引述】這不是什麼泛藍法院不法院的問題……和統派不支援高寶中一樣,我搞不懂,為什麼獨派也沒人幫助關刀男,搞到要他獨自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上法庭,然後被判刑後再罵法院是泛藍開的,這簡直就是將關刀男的剩餘價值榨到最乾,真是夠殘酷的。
【引述】Voyage,旅程;15840,是台灣法定的最低工資,但大多數離鄉背井的移工們,卻常常是多方扣款下的「最高工資」。以這場15840的旅程為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集結19位移工的攝影作品,出版了這本攝影集,讓以往缺乏發聲管道的移工們,透過鏡頭詮釋自己所見的台灣社會。
【引述】再見蘇案,蘇案再見
~6/27~28,走向黎明,祈福靜走;6/29陪蘇建和三人法庭聆聽宣判
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以及所有關心蘇案的夥伴們,邀請您再次看見蘇案;也希望這次6月29日高院的宣判,能夠真正的向蘇案說再見,讓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人做了十六年的惡夢,能夠就此終結。
【引述】移民署已正式掛牌成立,希望有提升新移民融入社會生活的功能,而非換湯不換藥的官署。
我於十年前再婚,太太是泰勞同事的表妹。當時我到泰國辦結婚手續最初都很順利愉快,直至赴台辦處面談時,面談官的心態及用語令我無法苟同跟不悅!
【引述】國際勞工組織每年都會針對全世界勞工的工時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今年的報告特別深入探討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時現象,發現即使是一國之內,差距也甚為明顯。